主页 > 县域记 > 全国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六枝特区
2022-2-20
六枝特区,隶属贵州省六盘水市,唯一以特区命名的县级行政单位,凉都·盆景山城,西南山区的煤炭基地,独特苗族等民俗文化。
目录 1.美食 2.景点 3.物产 4.人文 5.综合
“九斗碗”的菜品分别是: 迎祥三宝(海螺酥、象眼块、粑粑片)、步步登高(扣肉)、踏雪寻梅(红油菜豆腐)、金玉满堂(炸洋芋)、满腹经纶(猪大肠、猪肚、猪肺制作的农家三鲜菜)、花开富贵(五花肉粉丝汤)、松竹恒春(时蔬素菜)、锦中藏宝(夹沙肉)、福寿双全 (五花肉烧豆腐)。
牂牁江相思鱼 (zang ke 牂牁江的鱼,鲜美,淡淡的甜味)
【郎岱小吃】:
书院油粽粑(香、脆、软、糯, )
郎岱凉粉(米浆的凉粉配黄豆、郎岱酱、酸汤等。酸辣味, 有筋道, 清爽解暑)
凹锅豆腐(酸汤.烙.辣椒面.萝卜丝, 外酥里嫩)
银片糕 (核桃馅、鸡蛋糕和黔式月饼等, 王家蛋糕百年老店)
郎坡西饼(月饼是传统的黔式口味,纯手工,炸、烤为主, 酥脆、不油腻。有甜有咸, 还有花生、芝麻、苏子等口味。
岩脚肉饼(糯米面和大米面,由面粉.芝麻.花生.红枣.桃仁等配制;两面黄色,内藏汤,香酥可口。岩脚古镇百年正宗肉饼店-发展街牌坊旁)
金丝肉饼(细丝状的面条裹肉馅,油炸,外酥脆里嫩香,朝阳路蔡)
石磨糯米糕(入口即化,甜而不腻,加上芝麻、花生、核桃的香味。下场坝山小学校雷记)
冲冲糕(冲冲糕的主料是马蹄粉,里面加了芝麻、糯米、花生、糕粑,合成一碗,用热水冲制拌匀。口感黏稠清爽)
米团粑(用米面粉裹芝麻、花生、核桃等七种食材制成的馅料,外面裹上一层糯米,蒸制而成。Q弹甜而不腻)
猪儿粑(猪的形状可爱,原料是粳米, 郎岱西大街烈士园岔口上行)
糯米粑(现蒸糯米.现打糍粑.现包现炸, Q弹软糯搭配豆浆油条清粥吃。可选口味: 肉馅.豆沙.豆腐.洗沙等。年货送礼,可烤可炸可烙。平街公办幼儿园旁-园糯坊)
山川秀美,气候宜人,旅游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融民族文化风情、自然风光、名胜古迹为一体。
牂牁江旅游景区4A、
廻龙溪温泉度假区4A、
月亮河夜郎布依文化生态园、
花德河省级森林公园、
神秘的老王山(古郎山)
白水河上的瀑布群、
瀑布源森林公园景区、
梭戛生态博物馆(苗族文化生态主题)、
岩脚古镇(贵州省特色示范小城镇)、
懒龙桥景点(窗子洞)、
黔中库区景区(以灌溉、供水为主兼有发电功能的综合水利枢纽工程,水库)
---
落别多灵洞为中心的溶洞景观:
落别乡位于六枝特区东部,是六盘水市的东大门,东部与镇宁县接壤,南部以白水河为界,与关岭县隔河相望,距举世闻名的黄果树瀑布仅12公里。其中布依族14280人,彝族6597人。这是一片美丽神奇的土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里无数的奇山秀水,形成了瀑布成群、溶洞成串、星罗棋布的自然景观。这里还洋溢着古夜郎遗风的牂牁歌舞,布依族的风情习俗、民间工艺、民族建筑、民族节日使这片土地扑朔迷离,魅力无穷。加之现在的落别牛角布依风情体验区,山泉湿地公园、万亩车厘子基地、底耳民族文化村、万亩生态茶园,六盘水落别龙井生态温泉旅游度假区等项目。
---
郎岱古城镇(历史文化名镇)
郎岱古镇生态文化旅游区距城区38公里。郎岱古镇过去是郎岱县府所在地,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得名于老王山(古称郎山)与城内岱山。《郎岱县访稿》中说:“郎岱得名历来已久,在明初即有其名称,建成于古郎山之间”故名郎岱。郎岱古镇生态文化旅游区是牂牁江湖滨旅游度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景点有古镇的木城碑记、文峰塔、东山朝霞、驿龙陶器、夜郎王观天、岩疆锁钥。
-------
播雨峰林: 新窑镇播雨村北面,峰林为二叠系下统茅口组石灰岩地层。峰林形态呈不规则长条状,近北西--南东向展布,长约6公里,北西端宽约1.5公里,南东端宽约0.5公里,面积大约6.0平方公里。峰林由大小不一的200多座峰体组成,大小峰体错落有致排列,众多峰体中最高约180米,最低约50米,气势宏大壮阔,峰体奇特,被誉为“六枝一绝”。
苗族歌舞跳花节,每年正月十五举行;布依族传统节日,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布依族"六月六"暨文化艺术节,歌舞升平,文化盛宴。
通过举办四印苗跳花节、长角苗跳花节、布依“六月六”、彝族火把节、仡佬族吃新节等民族民俗文化系列活动,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走进群众生活中。深入传承和保护彝族铃铛舞、铜鼓舞、敬酒歌、跳花坡、花棍舞、跳脚舞、依山歌、姊妹萧、唢呐表演、花灯等。箐苗原生态歌曲《果山果者》。
岩脚面条(香、滑、劲、脆;久煮不稠不烂,弹性 极佳,咀嚼有味,故称龙筋面)
糯米粑套装(年货送礼)
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薯类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籽为主。
有草地6.93万亩,牧草品种8种,具有良好的畜牧业发展条件。
生物资源丰富。全区有野生动物猫、山羊、黄麂、果子狸、山兔、野猪等20多种。天然林面积为47133公顷,主要树种有杉、马尾松、华山松、云南松、榆树、青杠、白杨、楸树、柳杉、香椿、楠木以及核桃、板栗、漆树、油桐、银杏等40多种,野生中草药有杜仲、天麻、半夏、金银花等87科158种,森林覆盖率为58%。
“六枝”作为地名始于清朝雍正在贵州大规模改土归流之际。属地划为七枝(七个不同地域),后来第七枝改名为十里,剩余的六枝作为集镇名被保留下来。1960年5月,撤郎岱县,设六枝市,市机关驻六枝下营盘。1962年国民经济调整,大部分煤矿下马,六枝改市为县。1965年“三线建设”兴起,11月六枝矿区成立,莅年2月改名六枝特区,六枝县复名郎岱县机关迁回郎岱。此时六枝与郎岱各自独立并存。此时的六枝特区是政企合一。1970年12月郎岱县与六枝特区合并为一个县级行政单位,仍称六枝特区,属于地方一般县级行政建制。
1966年2月的矿区改为特区的主要原因一是特区有利于保密,矿区直接暴露了此地的矿产资源;二是与全国其他特区名字一致。随着特区的成立,相应的公检法机构也相继设立。特区与所在的县仍然是并立的关系。
特区在广义上包括林区、矿区等,以前设立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国家为了某地的资源开发而设立特区采取与地方建制不同的体制,比如为开发林业资源设立林区,设立了大兴安岭林区,六枝特区是为了开发煤炭资源而设立的。建国以来,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的行政特区约40来个,目前仍然保留的特区已经不多。
特区的设立有三个比较显著的特点:一是开发性,设立特区带着资源开发的强烈目的,通过实行不一样的行政体制,确保资源资源开发的有效性;二是过渡性,由于特区是为了开发资源而设立的,随着资源开发任务的完成,原来的特别行政体制逐渐向一般的行政建制转变;三是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特区的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是实行政企合一,由区域内的国有企业兼理所在地区的地方行政事务,同时行使行政机关的职能,一般形成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形式。
不过,这种政企合一的体制在当时特殊年代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只有在极为特殊情况下才能结合在一起,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逐渐完善,政企逐渐分开,原先特区的企业职能分离。特区在社会管理上,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仍然残留的特区虽然仍保留特区之名,但在一般的地方行政管理上,与县市区已经没有大的区别。
正因为如此,原先成立的特区相继改制为县市区。曾经贵州省出现过的县级特区还有:万山特区(现今改为铜仁市万山区)、盘县特区(现今改为盘州市)、水城特区(现今改分为水城县和钟山区)
【三线建设文化】
1965-1967年间,国家煤炭部先后从河南焦作、鹤壁,黑龙江鸡西、鹤岗,河北开滦、峰峰、井陉,辽宁北票等八个矿务局各调一部分老职工作为领导和生产骨干,从贵州、四川招收一部分新工人,国家分配一部分大中专毕业生充实技术力量。这些三线建设者们克服重重困难,勘探/开矿井/挖煤炭/搞运输/火力发电,为西南地区工业化和三线建设(攀枝花炼钢.成昆铁路.及三线国防兵工)提供了近距的充足的能源动力。
六枝境内的三线建设,从1957年开发六枝矿区至今,对改变我国能源布局,扭转北煤南运局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加快六枝本地域的城市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作出了重要贡献。可参观当地的"三线建设博物馆"。
【长角苗族文化】
有一苗族分支独特罕见,以长角头饰为特征的苗族人,聚居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六枝特区与织金县交界的崇山峻岭地带,他们操苗族中部方言,人口仅4000余。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原始、古朴的民族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挑花、刺绣。该苗族能歌善舞,每年正月十五都要举行跳花节,重大节日或庆典活动,都要举行跳花活动,场面十分火爆。在音乐方面,以"三眼萧"最具特色,所谓"三眼萧",即只有三个眼孔,以单艾竹(七节)制成,长短粗细不一,具有音色美、旋律轻快悠扬、曲调低回沉郁之特点,一般为青律男女对唱情歌时伴奏使用,如单独吹奏,似在讲述一段古老的故事。该苗族社区建有梭嘎生态博物馆。
【布依文化】
落别布依族乡,素有"民族歌舞之乡"之称,群众文化活动如火如荼。每逢三月三、六月六、七月十五等布依族传统节日,布依族同胞聚集一堂,表演铜鼓舞、搬麻舞、竹筒舞、姊妹萧、琐呐、飞石打靶、抱花腰等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尤其是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布依族"六月六"暨文化艺术节,更是盛况空前,游人如织。此外,还有中寨苗族乡的小花苗铃铛舞,节奏欢快,很热情,新窑乡的四印苗芦笙舞,旋律轻扬,舞姿婀娜等等,深受中外游客喜爱。
布依族人民十分重视这个'六月六'节日,有过“小年”之称。节日来临,各村寨都要杀鸡宰猪,用白纸做成三角形的小旗,沾上鸡血或猪血,插在庄稼地里,传说这样做,“天马”(蝗虫)就不会来吃庄稼。节日的早晨,由本村寨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率领青壮年举行传统的祭盘古、扫寨赶“鬼”的活动。除参加祭祀的人外,其余男女老少,按布依族的习惯,都要穿上民族服装,带着糯米饭、鸡鸭鱼肉和水酒,到寨外山坡上“躲山”(当地汉族人民称为赶六月场)。祭祀后,由主祭人带领大家到各家扫寨驱“鬼”、而“躲山”群众则在寨外说古唱今,并有各种娱乐活动。
【夜郎文化】
事实上夜郎文化也不止数百年,它前有源(夜郎故地史前文化与牂牁文化),后有流(夜郎故地各世居民族文化),可以说,夜郎文化至少有二千多年以上的历史。夜郎国灭之后,其文化遗存是流散到夜郎人的后裔或夜郎故地的仡佬、彝、布依、壮、侗、水、土家及苗、瑶等民族文化中去了。这正是文化承传、衍变的动态过程。文化的整体性则表现在系统与元索的关系,系统是指文化的类型,而元素则是相关的文化事象。我们即使不能窥见夜郎文化的全貌,只得到一些文化的碎片比如墓葬中炭化的谷物、神话传说中的“造田造地”、“寻各种”等等,亦可经过比较、整合,推定其为稻作文化类型。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梭戛乡箐苗彩色服饰艺术。
箐苗服饰图案元素丰富,基础花纹有圆形、半圆形、葫芦形、圆勾形、圆勾藤串形,图案还包含了具有图腾含义的“族徽”式动物图案,如牛、龙、凤、鱼等,每种图案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当地有工厂制作,在保留箐苗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对服装的色彩、款型等进行改良,服饰更加趋于大众化,适宜各个民族、各年龄段的苗胞穿戴。还创新设计制作箐苗帽子、箐苗手机盒、箐苗手提包等系列产品。
行政区划:县级特区。2020年六枝特区下辖:九龙街道、银壶街道、塔山街道、郎岱镇、岩脚镇、木岗镇、大用镇、关寨镇、牂牁镇、新华镇、龙河镇、新窑镇、新场乡、落别布依族彝族乡、牛场苗族彝族乡、梭戛苗族彝族回族乡、中寨苗族彝族布依族乡、月亮河彝族布依族苗族乡。国土面积1799.48平方公里;总人口75.6万人,其中彝、苗、布依等31个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0.52%。
地理: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破碎,切割强烈,山高谷深,河流众多。主要山脉有乌蒙山脉、苗岭山脉等,平均海拔1350米。喀斯特地貌发育明显,岩溶石芽、溶洞、漏斗、盲谷、伏流比比皆是,溶蚀洼地、蝶状洼地更是星罗棋布。
气候: 属亚热带季风温暖湿润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5.6℃,年均日照1252.4小时,年总积温5700℃,年太阳辐射总量3614.6兆焦/平方米,年降水量1476.4毫米,无霜期294天。
资源: 矿产富集、煤炭气储量巨大、水能丰富落差大
经济:2019年GDP值124.58亿元。主要工业:煤炭、机械、电力、建筑材料、食品加工等。2020年全区共计接待游客719.7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6.03亿元。
交通: 距省会贵阳158公里,距六盘水市中心城区98公里。普铁有六枝站 贵昆铁路、株六铁路、隆百铁路(四川隆昌-广西百色);高铁有六枝南站 安六城际高铁(安顺-六盘水)。国道G356和省道S214;高速公路有六盘水至镇宁高速。在建的高速公路: 六枝经纳雍至睛隆在建)、六枝至安龙(在建)、普定至盘县(在建)。 到 安顺黄果树机场 40公里、到 六盘水月照机场65公里。
索引:2020年 内容来源 liuzhi.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