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城

Jzun.com.cn

主页 > 县域记 > 全国 > 江苏 > 南京市

 

.南京市中心区
2021-11-09


南京,简称宁,江苏省省会,长江下游,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四大古都之一。素有“东南门户,南北咽喉”之称。本文市中心区指(玄武区.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栖霞区.雨花台区.江宁区.浦口区)

目录 1.美食 2.景点 3.物产 4.人文 5.综合 6.经济

 

>>> 南京传统美食 >>>

桂花盐水鸭、美人肝、松鼠鱼、风尾虾、蛋烧卖、三丝素刀鱼、三鲜鱼肚、砂锅鱼头、鸭血粉丝汤、南京鸭肴(金陵烤鸭、板鸭、鸭肫干、金陵酱鸭、香酥鸭、八宝珍珠鸭)

小吃:薄皮蟹黄小龙包、如意回卤干、梅花糕、东坝豆腐干、六合盆牛腩、秦淮八绝:五香茶叶蛋、五香豆、蟹壳黄烧饼、开洋干丝、鸭油酥烧饼、麻油干丝、葱油饼、豆腐脑、什锦菜包、鸡丝面、牛肉锅贴、薄皮包饺、五色小糕、挂花夹心、红汤爆鱼面

 

>>> 南京景点 >>>

钟山风景名胜区-中山陵园风景区5A、明孝陵景区、孙权墓遗址、玄武湖景区、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南京总统府)、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S、南京博物院、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景区5A、白鹭洲公园、大报恩塔(大报恩寺遗址)、朝天宫景区、莫愁湖公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S、阅江楼景区、珍珠泉风景区、雨发生态旅游区、栖霞山风景名胜区、南京市科技馆、雨花台风景区、汤山紫清湖旅游区、阳山碑材(明文化村)景区、牛首山文化旅游区

 

>>> 南京物产 >>>

盐水鸭、八宝珍珠鸭、湖熟板鸭、五香豆;溧水草莓、雨花茶、菱、藕粉、香水百合、横溪西瓜、蓝莓、土桥珍珠米;

云锦、金箔、秦淮花灯/宫灯、绒花、折扇、剪纸、竹雕、雨花石;

 

>>> 南京人文 >>>

近2500年的建城史,约450年的建都史,"六朝古都", "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 "东南门户,南北咽喉","钟山龙蟠. 石城虎踞"。

古老悠久的文化遗产:明城墙.城门、王府、博物馆院、古遗址、古文物、帝王陵墓、名人墓葬、寺庙、佛像石窟雕刻等。

世界文化遗产为明孝陵,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分别为南京梅园新村街区、颐和路街区。

方言几经变迁汇融,吴语.中原雅语.江淮官话.南京官话.北京国语。

南京有10多种历史悠久、各具特色的民间传统曲艺和歌舞。白局源自于明清织锦工人在织机房哼唱的民间俗曲和江南小调,说方言,唱俚语,逐步发展成为曲艺曲种,因演唱者不取报酬,“白唱一局”,故名“白局”。南京评话和南京白话都是流行于南京市区及周边的民间曲艺。此外,江宁的方山大鼓、高淳的跳五猖、溧水的跳当当和栖霞的龙舞,都是始于明清时代的民间舞蹈,被列入首批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京传统工艺享誉全国。南京云锦始于六朝,鼎盛于清,因图案花纹典雅、色彩绚丽宛如天上云霞,得名“云锦”,位列中华“三大名锦”之首。明末艺术家胡正言所创的“十竹斋”,以技艺精湛的书画谱、笺谱播誉中外,在中国古代印刷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金箔工艺、剪纸艺术、金陵刻经、折扇、绒花均为著名的南京传统民间手工艺。2009年,南京云锦织造技艺、金陵刻经(中国雕版印刷技艺)、南京剪纸(中国剪纸)3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南京具有独特的美食文化。清明时节,百姓喜食野蔬,将8种食用最多的春蔬野菜并称为“旱八鲜”;而“桂花飘香水八鲜”之说,则指在中秋佳节百姓饭桌常备的8种水生食物。南京人喜好食鸭,南京板鸭、盐水鸭为南京赢得“鸭都”雅号和“金陵鸭馔甲天下”的美誉。此外,夫子庙的金陵风味小吃,也伴着秦淮灯船的桨声灯影,声名远扬。

节庆:正月秦淮灯会、春游牛首踏青、东郊赏梅、秋游栖霞、重阳登高、朝天宫的古玩市场,处处呈现南京百姓的传统生活风貌。南京国际梅花节、江心洲葡萄节、雨花石艺术节、茉莉花节、灵谷桂花节、高淳螃蟹节、六合龙袍蟹黄汤包节、迎新年听钟声活动。

 

>>> 南京综合 >>>

南京是华东长三角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至2020年末,全市辖玄武、秦淮、建邺、鼓楼、栖霞、雨花台、江宁、浦口、六合、溧水、高淳11个区。户籍总人口722.57万人,常住人口931.97万人。全市56个族别齐全,常驻少数民族人口约14万人。周边相邻有 镇江市、扬州、滁州、马鞍山市、芜湖市、常州、宣城

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春秋短、冬夏长,年温差较大,1月平均气温2.7度,7月平均气温28.1度,8月酷暑闷热,

地理:秦淮河自南向北奔流入长江,是南京的母亲河;玄武湖、莫愁湖、石臼湖。钟山、清凉山、梅花山、牛首山、云台山、紫金山、栖霞山、方山等。

 

>>> 南京经济 >>>

2020年南京 GDP 14817.95亿,全国第十位。传统四大支柱产业是电子、石化、汽车、钢铁。新兴产业:软件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区域金融业、软件产业、旅游文化产业。

南京高校众多,普通高校68所,其中211高校8所、双一流高校12所、两院院士81人,仅次于北京上海,中国第3位。在校生76万人,研究生在学16万人;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44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92家(国家级29家)。

交通:米”字型高速铁路网:京沪高铁、北沿江高铁(在建)、宁杭铁路、宁芜铁路等;目前市内运营的地铁线9条;全市过江通道24处。国道、高速公路多多;南京禄口国际机场

 

索引:2020年 内容来源 政网nanjing.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