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县域记 > 全国 > 山西 > 晋中市 > 平遥县
平遥县
2022-3-25
平遥县,隶属山西省晋中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平遥古城享誉中外,明清晋商及银行发源地,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
目录 1.美食 2.景点 3.物产 4.人文 5.综合
>>> 平遥县传统美食 >>>
平遥牛肉、水晶蹄子、酱拔肉、牛肉栲栳栳、过油肉、长龙茄子、长山药、驴肉火烧、小葱拌豆腐、冬瓜盒子、香椿芽豆腐、天元奎饭店
合碗子蒸菜: 特制的土陶碗蒸肉, 肥而不腻,瘦而不柴;有酱梅肉糟肉.烧肉.大肉.酥肉.蹄子.丸子.鸡肉.羊肉.虾酱羊肉等
长山药菜式: 雪花长山药、蜜汁长山药、沙棘长山药、清炒长山药、清蒸长山药、烧烤长山药等。美名曰小人参的有: 一品长参、五彩参花、干妈参条、参炖牛肉、长寿头脑参肉汤.
八八宴席: 64款菜式盛宴,此餐奢侈和汇杂。其次还有:四四宴席、十二棋、九碗九碟、十大碗。
平遥牛肉: 将黄牛肉腌渍、烹煮加工, 肉色泽红润味香醇,入口自化.
平遥熟肉制品:牛肉、牛肚、猪肚、羊杂、猪耳、猪大肠;
平遥薰肉制品:薰肉、薰鸡、薰肘、薰鸽子、薰蛋、薰猪蹄、薰干子、薰肝、薰肠、薰肚子。用药料与柏木屑燃烧后的烟薰制。
小吃和面食:
稍麦(烧卖)、饼日、水饼、糖圈、枣糕、瓦酥、牙酥、马蹄酥;
罐罐面、刀削面、碗脱则、牛腰腰、豆腐脑儿、茄盒子(油炸)、水煎包儿、肉火烧馍、水煎卷卷、焦包子、干面饼子、案案糕、桂花元宵、旋儿粉、活鲜粉、扭嘴嘴包子、捞豆腐、澄沙糕、石头干饼、云云糕、大枣粽子、豆沙包、大米凉糕、小寿桃、油蛋蛋、芝麻酥、干馍馍。甜茶、油茶、醪糟
平遥碗脱: 见有蘸酱碗托,面质筋道、滑爽可口。荞麦粉加油盐葱水拌成面糊入小碟碗蒸制, 之后可炒熟吃,也可凉拌蘸酱料吃。热炒碗脱有清炒.土豆丝炒.韭黄.木耳.豆芽.蒜苗.蒜苔.蘑菇.银耳.麻花火腿肠.肉丝.溜肥肠.过油肉.苜蓿肉.烧夹馅.拔丝碗脱.干煸碗脱.糖醋碗脱等。
平遥面食种类非常多,做法可分为水煮、清蒸、烧烤、油炸、煎烙等。
煎烙类面食:水煎包儿、水煎卷卷、案案糕、葱花烙饼、瓠托儿、和煎、豆面煎饼、肉火烧、南瓜糊塌、茭瓜糊塌、青韭菜盒儿。
清蒸类面食: 括拦、贡日、栲栳栳、稍麦、佛手馍、蒸饼、和儿、焖面、蒸饺子、枣糕、葱油卷、荞麦碗脱、绿豆糕、莜面搓鱼等。
水煮类面食: 擦圪蚪、抿圪蚪、拉条、掐圪塔、圪朵朵、包皮面、捏钵钵面、擀面、柳叶面、煮圪塔、糊糊、蘸片子、喔喔饭、刀削面、刀拨面等。
烧烤类面食: 干面饼子、石头干饼、油旋子、酥饼子、圪扭子、牛舌头饼儿、焦包子、甜饼子等。
油炸类面食: 油花花、牛腰腰、油炸糕、云云糕、夹拖子、糖脆麻花、甜麻叶、炸油条、糯米糕、豆腐盒子。
平遥面茶(白面与高粱面入锅炒熟,加水置粉条.豆腐.花生米.栗子.盐煮成稀糊状,加芝麻酱一起喝)
粽子(粽叶将糯米或软黄米加枣、豆沙等煮熟)
饺子(当地又称 角儿、扁食)蘸醋食
平遥月饼(分粗细两类。细月饼有提糖.五仁.脆皮.白酥.豆沙.枣泥.二细等,馅儿饱满甜腻香甜。粗月饼则为自家烧烤的月饼,吃不腻,可作干粮)
>>> 旅游景区 >>>
【平遥古城 】 5A
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位于山西平遥县城区,始建于周宣王时期,明初扩建,距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古城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是中国汉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县城。古城城区面积2.25平方公里,现保存古城墙6162.68米,街巷199条,明清传统民居3798处,全县不可移动文物1075处,各级文保单位143处,文物数量多、品位高。
城墙经历代不断的改建、扩建、增建而形成现存规模。城墙平面呈方形,轴线全长6142.63米,建有城门六道,瓮城六座,南北各一,东西各二。墙高10米左右,城墙底宽9-12米,顶宽3-6米,墙身素土夯实,外包青砖,墙顶外侧建有2米高的挡马墙,内侧筑有低矮的女儿墙,外墙每隔40-100米筑有马面一个,上有敌楼共72座,垛口3000个。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也被称作“龟城”,南门是头,北门是尾,东西四座城门为四条腿,城内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小巷。 格局为“左文庙,右武庙,左城隍,右县衙,左道观,右寺院”。
通票景点列举: 古城墙及城楼、日升昌票号、县衙、马家大院、清虚观城隍庙、财神庙、文庙(孔庙)、明清古街、铸铁馆、商会馆、镖局、汇武林、古兵器博物馆等。
双林寺 (东方彩塑艺术的宝库)
寺位于平遥县城西南6公里的中都乡桥头村北。原名中都寺,据庙碑记载,重修于北齐武平二年(571),宋代改称“双林寺”。金元之际,毁于战火,明代依旧址重建,渐呈今日规模。坐北向南,西为寺院,东为禅院。寺院为四进院落,中轴线上依次建山门、天王殿、释迦殿、大雄宝殿和佛母殿,两厢建罗汉殿、武圣殿、阎王殿、土地殿、钟楼、鼓楼、千佛殿和菩萨殿。各殿塑像满堂,大小塑像共计一千余尊,多为明代所塑,少部分为清代补塑,千手观音彩塑为之最。它们继承了我国唐代以及宋、辽、金、元彩塑的优良传统,具有高度写实的风格,是我国明代塑像中的佼佼者,堪称“东方彩塑艺术宝库”。1988年1月13日双林寺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12月3日双林寺与平遥古城、镇国寺一同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表决通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镇国寺
佛寺内万佛殿为国内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精品之一。
平遥文庙
文庙是纪念和祭祀孔子的庙宇。平遥文庙位于县城古城内东南隅的文庙街,建筑群南接城墙,北临城隍庙街,包括东学、西学和居中的庙区,总占地面积35811平方米,庙区占地8649.6平方米。庙前之左右各有牌坊1座,横跨街面。庙区由前后六进院组成,中轴线自南而北有影壁、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敬一亭、尊经阁。大成门面阔3间,两侧有更衣厅、斋宿所,两厢是名宦祠、乡贤祠;大成殿前东西庑,面阔各9间,进深四椽,悬山顶,前插廊,柱头斗拱3踩单昂,补间1朵。庑内供先贤先儒,大成殿两侧腋门各3间,进深四椽,硬山造;明伦堂面阔5间,进深四椽,五檩前后廊式,硬山顶,堂之东西耳殿各3间,有贤侯祠、忠孝祠;东西厢房各7间,额曰“时习斋”、“日新斋”。东学院内有崇圣祠、节孝祠。以上建筑均属明清时代遗物。东学、西学与文庙联为一体。平遥文庙的总体布局展现了元明以来中国文庙建筑的基本规制。始建于宋金之前。
平遥古城以南大街为轴线,呈现出“左文右武”的布局模式,文庙与武庙对称分布。文庙地处县城东南方位的高地上,意欲与文星荟萃的东南星空拉近距离,以表达对先圣先师的尊崇。文庙与城墙之上的文昌阁、魁星楼上下呼应,共同组成了一个庞大的人文建筑群体。文庙规模宏阔而布局庄严,内涵丰富而层次井然,汉民族中原地区历来崇儒重道的思想文化,在这里得到充分的体现。
在漫长的封建时代里,文庙为振兴文教、养育人才之所,庙区左右“东学”、“西学”之设,古已有之,一以贯之。清道光年间建立在明伦堂背后的“超山书院”。旧时每逢“春秋上丁”(每年二、八月上旬的丁日),总会在这里举行盛大的祭孔仪式,相沿成俗。
平遥文庙记述着华夏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展示着古老的建筑文化和卓越的儒学文化。
金庄文庙
位于县城东5千米处的金庄村西,金庄文庙占地1056.4平方米,古建筑面积406.4平方米。元代至顺四年(1333)始建,正殿祀"至圣先师"并"四配""十哲像",建置完备,后来多次重修和添建。
大成殿内供孔子及"四配"、"十哲"彩塑神像共计15尊,各居其木雕神龛之中。孔子像高185厘米,正襟危坐,面色黝黑,头戴十二旒衮帽,身着袍服,脚登赤乌,手执镇圭。面容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直视前方。金庄文庙现存之彩塑为元代建庙时的同期作品,全国现存最早的孔子塑像,均极为珍贵。
慈相寺
慈相佛寺位于距离平遥县城10公里处的冀郭村东北隅,始于建唐肃宗时期(756—763)。慈相寺的总平面布局恪守了中国建筑古制,坐北向南,强调中轴,严格对称。宋代以后,塔的位置通常在正殿之后,麓台塔同样如此。现存寺院占地约6000平方米,连同往年建筑遗址,总占地面积18365.5平方米。今之寺院,由山门、乐楼(仅存高台基)、关帝庙及其左右之钟鼓楼、正殿和东西廊窑、无名大师灵塔组成。
正殿为寺院主要建筑之一,南距关帝庙21.77米,面阔5间,通面阔21.28米,进深3间,通进深15.80米,通高14.40米。悬山顶,七架椽构造,前乳栿后剳牵用四柱,前槽金柱采用移柱法。梁架彻上露明造。前檐斗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重拱计心造,出真昂,下垫华头子。补间一朵。后檐斗拱把头交项作。屋顶施灰色筒板瓦。门窗安置在下平榑垂线的乳栿之下,施用锛光手法加工,隔扇门直棂窗装修。综合以上结构特征分析,此殿应为金代遗构,而且地方手法十分显著。殿内现存彩塑3尊(三身佛),虽经后人装饰,但躯体衣褶仍约略可见宋、金风格。两山墙满施壁画,人物形象生动,线条简练,应为金代遗作。
无名大师灵塔,即金天会年间(1123—1135)重修的砖塔,名麓台塔。塔距正殿15.6米,高48.2米,八角九层楼阁式。塔身外形古朴,气象宏伟,每层高度自下而上逐层递减。塔顶施八角形基座,上置仰莲,莲瓣中托覆钵,覆钵上置宝珠。第二层塔之内壁,残存早期的千佛壁画,考其造型特点,应为金代作品。
利应侯庙
是纪念春秋时晋国大夫狐突的神庙。魏、晋、南北朝及隋代的统治者均以狐突为忠贞报恩之楷模,及至宋代,徽宗皇帝封狐突为惠忠利应侯。
庙在平遥县城东北 15公里的郝洞村北,坐北向南,东与镇国寺相邻。庙址占地总面积2326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82.5平方米。庙之正位,当年有大殿3座,共9间(当地人俗称“九间庙”),东西配殿、厢房,对称均齐,轴线南端是庙门、戏台和钟鼓楼。庙因年久失修,除正位居中的大殿而外,其余已渐次失存。大殿建于金泰和六年(1206),在殿内,沿后檐墙有神台,主尊是彩塑利应侯坐像,左为利应侯的夫人,右为其女狐姬。塑像略大于真人。神台两边各有侍香金童立像1尊,两山墙前各有侍从两尊。东、西、北三面内墙上满布五彩壁画,题材为书阁、花卉和书法作品。利应侯大殿的建筑设计与装饰工艺等均简洁而典雅,宋、金朝代的建筑特征显而易见。
平遥县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遥城墙、双林寺、镇国寺、平遥文庙、慈相寺、清虚观、金庄文庙、日昇昌旧址、平遥城隍庙、平遥清凉寺、利应侯庙、襄垣慈胜寺、干坑南神庙、北依涧永福寺过殿、梁家滩白云寺、平遥惠济桥、雷履泰旧居、平遥市楼、南政隆福寺、长则普明寺。
(它们穿越中国五代、宋、金、元、明、清等多个历史时期,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 平遥县物产 >>>
平遥牛肉、长升源黄酒、平遥陈醋、长山药。
平遥外带食品三件宝:熟肉、碗脱、案案糕。
工艺品:推光漆器、平遥面塑、文涛坊古刀剑。
植物:核桃、葡萄、苹果、玉米、马铃薯、棉花、花生、红薯、番茄、茄子、胡萝卜、大麻、欧美杨、蓖麻等。华北落叶松、雪松、云杉、园柏、女贞、黄杨、棕榈等常见树种。
长山药因平遥特定的土壤气候长得块茎肥厚而带有粘性,香甜可口,绵软易化。
>>> 平遥县人文 >>>
地名由来: 平遥旧称古陶城,相传为帝尧的初封地, 尧号称"陶唐氏"故名"陶"。帝舜曾在此制陶、耕稼。秦置平陶县。424年因北魏避讳更名为平遥,延用至今。
平遥是文旅名城,作为中华灿烂文明的实物载体,建筑文化、宗教文化、吏治文化、漆器文化、饮食民俗等文化繁荣昌盛,是明清古城的活样板、古建筑的博览地、匾额书法篆刻艺术的展示区。平遥历来商业氛围浓郁,是晋商故里,日昇昌票号开中国商业之先河,是“近代银行业的乡下祖父”,其“东掌”模式,是现代企业股份制的雏形。明清时期全国51家票号,平遥占22家,“一纸风行、汇通天下”,19世纪曾一度掌控中国经济命脉。诚信为本,以义制利,晋商纵横欧亚九千里,称雄商界五百年。有着强劲的文化软实力与厚重的历史遗存。
平遥票号综述
清代康、雍、乾、嘉年间,平遥的当铺、账局、钱庄、银楼等组织已初具规模。嘉庆十八年(1813)重修市楼碑记载,平遥商号700余家,其中金融字号有25家。嘉庆年间,在平遥众多的商号中,有一家叫西裕成的颜料庄,总号设在城内西大街,财东是西达蒲村李家。西裕成商号经营多年,资力雄厚,在京师、天津、汉口、成都等城市开设有分号。当雷履泰被调回平遥总号任经理时,建议东家将颜料庄改为专营银两汇兑和存放款业务的票号。于道光三年(1823)左右,正式成立了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意在如日东升,生意昌盛。雷履泰出任总经理(大掌柜)。日升昌票号成立后,解决了国家银行未出现前大宗项银两往来的困难,并很快在全国40余个大中城市设立了分号,票号业务搞得红红火火。著名的有: 宝丰隆票号、其昌德票号 、蔚长厚票号、谦吉升票号 、乾盛亨票号 、百川通票号 、协同庆票号 、天成亨票号 、蔚泰厚票 、日升昌票号。它们直至民国初年才陆续退出历史舞台。
中国文化之瑰宝 宋金寺庙
中国古建筑的技艺发展到北宋,已进入十分成熟的阶段,宫殿、寺庙等大型建筑群的布局和形态丰富而多彩,建筑的造型风格趋向柔和绚丽,砖、木、石结构技术进一步提高,木构架建筑的设计与施工,在很大程度上达到标准化、定型化。以木构架形式为主的中国建筑体系形成。平遥文庙大成殿即是宋金建筑中的杰出代表。在平遥保存至今的宋、金时期的建筑仍然有平遥文庙、慈相寺和利应侯庙三处。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平遥纱阁戏人、冠云平遥牛肉传统加工技艺、平遥道虎壁王氏中医妇科、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
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平遥镖局文化(晋商镖局)、白氏拔毒膏与生肌散、平遥彩塑、平遥古灯艺、三圪塔碗脱则、平遥古建筑营造技艺、平遥传统石刻技艺、平遥木雕神像
平遥县传统铸铁制造工艺
平遥民间社火--民俗表演: 踩高跷、二鬼摔跤、地秧歌、背棍、彩灯; 竹马、猪八戒背媳妇、腰鼓、舞狮子、推车、抬阁、节节高、背弓、龙灯、旱船等。
《又见平遥》大型实景演艺文旅项目,情境舞台剧,全室内大剧场演出90分钟,讲述了一个关于血脉传承、生生不息的故事:清朝末期,平遥古城票号东家赵易硕抵尽家产,从沙俄保回了分号王掌柜的一条血脉。同兴公镖局232名镖师同去。七年过后,赵东家本人连同232名镖师全部死在途中,而王家血脉得以延续。 整个演出通过“选妻”、“镖师洗浴”、“灵魂回家”、“面秀”等等片段,凸显了平遥人的道德传统,及因为这种传统而阐发的悲壮情怀。
雕刻艺术: 唐宋时期,平遥县雕刻艺术盛兴,泥塑、木雕、砖雕、石雕种类俱全。广泛运用于寺庙建筑和人民生活之中。内容多为民间、民俗吉祥图案。
皮影戏艺术: 俗称“灯影儿”。以灯光映照,由演员操纵的皮制或纸制的人、兽等道具,投影于薄纱帷幕或纸窗上,并配有唱腔和音乐,幕后演员边操纵边用地方语言说唱。题材多为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台词诙谐、幽默,独具世俗化、大众化的艺术风格。
>>> 平遥县综合 2021年>>>
行政区划:2021年平遥县下辖5镇8乡3个街道:城东街道、城西街道、古城街道,东泉镇、古陶镇、段村镇、洪善镇、宁固镇、中都乡、岳壁乡、朱坑乡、卜宜乡、南政乡、香乐乡、杜家庄乡。总人口54万,面积1260平方公里。
地理: 位于太原盆地西南河谷平原地带,太行山吕梁山之间,境内东南部群山环绕,中部丘陵起伏,西北部为广袤平川。汾河过境但水资源严重贫乏。
气候: 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平均气温10.60℃,常年最热月7月,月平均气温24.50℃;最冷月1月,月平均气温-5℃。年平均相对湿度58%,年平均降水量415.90毫米,主要分布在7—9月份,年平均蒸发量为1785.70毫米。主导风向春秋冬季为西北风,夏季多为东南风,年平均风速2.10米/秒。
降水少,风沙大。春季昼夜温差大雨少风大;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气温渐降,雨量减少,温凉宜人多晴天;冬季寒冷多西北风少雪。
经济:2021年GDP值132.2亿元。煤炭、焦化、铸造、食品加工、橡胶、建材是平遥县的六大传统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快速壮大;绿色食品加工、文旅文创业。国际游客占比近20%,“十三五”时期,累计接待游客6162.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04.6亿元。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难以支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交通: 普铁京昆铁路设平遥站、大西高铁设平遥古城站。京昆高速公路,东吕高速,国道G108,G241,省道S221,S222。直线距太原市武宿飞机场70公里。
索引:2022年 内容来源 pingyao.gov.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