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县域记 > 全国 > 西藏 > 拉萨市 > 拉萨中心城区
拉萨市,拉萨是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拉萨以风光秀丽、历史悠久、风俗民情独特、宗教色彩浓厚而闻名于世。市中心城区本文仅仅包含城关区、堆龙德庆区、达孜区。
目录 1.美食 2.景点 3.物产 4.人文 5.综合
凉拌牦牛肉、格萨尔烤羊腿、蒸牛舌、爆焖羊羔肉、风干牛羊肉条、人参果清炖鸡、羊血肠、藏餐古突(面团宴、虫草鱼肉丸、虫草牛排、高原土豆泥、藏香猪肉、灌血肠、炸羊排、青稞粥(添玉米粒、牦牛肉粒、人参果粒、虫草)、炒青稞饭、炒青稞面
酥油(奶品、酥油茶、甜茶、青稞酒、糌粑、奶渣、酸奶饼、藏包子、多式拌青稞面、青稞葡萄干牦牛酸奶、青稞雨露饼干、青稞披萨、小茴香草蒸青稞
拉萨有许多古迹遗址,不仅布达拉宫、大昭寺和罗布林卡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哲蚌寺、色拉寺、小昭寺、宗角禄康、藏王陵、楚布寺、拉萨清真寺、曲贡遗址、西藏博物馆、药王山、直贡噶举派寺庙群等也是值得一去的旅游景点。拉萨周边更是拥有周围较多具有经济价值和医疗作用的地热温泉,其中堆龙德庆县的曲桑温泉、墨竹工卡县的德中温泉更是享誉整个藏区。
(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屹立在西藏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红山上,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城关区北京中路宫前巷。 布达拉宫被称为“世界屋脊明珠”,它是拉萨乃至青藏高原的标志,也是西藏曾经的政权中心。这座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雄伟的宫殿里,收藏着极为丰富的文物和工艺品,同时也珍存着独一无二的雪域文化遗产。...
建于公元七世纪中叶,布达拉宫缘何而建,一说是因发展需要,松赞干布为巩固政权,将统治中心从山南泽当一带迁至布达拉宫,又为了防守外来侵略,于是在拉萨红山上建造了红山宫—布达拉宫最早的称谓,另一说是松赞干布为迎娶大唐文成公主,兴建了此宫。 这座具有1300年历史,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雄伟的宫殿也无限衍伸着藏文化的灿烂,是真正属于世界的遗产,是可以触摸,可以深入,未经粉饰,但真正具有藏族建筑艺术杰出代表的宫堡式建筑群。有幸进入布达拉宫内部的藏民,都将这当作一次生命的犒赏和恩赐,很多游客也不例外。
**德央厦
在半山腰上,有一处约1600平方米的平台,这是历代达赖和高级官员观赏歌舞的场所,名为“德央厦”。由此扶梯而上经达松格廓廊道,便到了白宫最大的宫殿东大殿。有史料记载,自1653年清朝顺治皇帝以金册金印敕封五世达赖起,达赖转世都须得到中央政府正式册封,并由驻藏大臣为其主持坐床,亲政等仪式。
**灵塔
五世达赖喇嘛的灵塔,坐落在灵塔殿中。塔高14.85米,是宫中最高的灵塔,塔身用黄金包裹,并嵌满各种珠宝玉石,建造中耗费黄金11万两。其它几座灵塔虽不如达赖喇嘛灵塔高大,其外表的装饰同样使用大量黄金和珠宝,可谓价值连城。落拉康殿中有大型铜制坛城,坛城是佛教教义中世界构造的立体模型,也是佛居住
**壁画
布达拉宫内部绘有大量的壁画,构成一座巨大的绘画艺术长廊,先后参加壁画绘制的近有二百人,先后用去十余年时间。壁画的题材有西藏佛教发展的历史,五世达喇嘛生平,文成公主进藏的过程,西藏古代建筑形象和大量佛像,金刚是一部珍贵的历史画篆。布达拉宫中各座殿堂中保存有大量的珍贵文物和佛教艺术品。
**宫殿
宫殿的设计和建造根据高原地区阳光照射的规律,墙基宽而坚固,墙基下面有四通八达的地道和通风口。屋内有柱、斗拱、雀替、梁、椽木等,组成撑架。铺地和盖屋顶用的是叫“阿尔嘎”的硬土,各大厅和寝室的顶部都有天窗,便于采光,调解空气。宫内的柱梁上有各种雕刻,墙壁上的彩色壁画面积有2,500多平方米。
-------------
大昭寺位于拉萨市中心,又名“祖拉康”、“觉康”(藏语意为佛殿)。始建于唐贞观21年,是藏王松赞干布为纪念尺尊公主入藏而建 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市局规式。...
大昭寺建成后,经过元、明、清历朝屡加修改扩建,才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主殿三层,殿顶覆盖着西藏独具一格的金顶,阳光下浮光耀金。 寺内有长近千米的藏式壁画《文成公主进藏图》和《大昭寺修建图》,还有两幅明代刺绣的护法神唐卡,这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供奉的密宗之佛中的两尊,为难得的艺术珍品。 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大昭寺作为布达拉宫的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寺内主供的释迦牟尼像是文成公主入蕃带进的,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与这座佛像有关。寺庙最初称“惹萨”,后来惹萨又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称,并演化成今天的“拉萨”。 从大昭寺金顶俯瞰大昭寺广场,右边远处山上是布达拉宫,近处的柳树是“公主柳”,相传是文成公主所栽。大昭寺的布局方位与汉地佛教的寺院不同,其主殿是坐东面西的。主殿高四层,两侧列有配殿,布局结构上再现了佛教中曼陀罗坛城的宇宙理想模式。寺院内的佛殿主要有释迦牟尼殿、宗喀巴大师殿、松赞干布殿、班旦拉姆殿(格鲁派的护法神)、神羊热姆杰姆殿、藏王殿等等。寺内各种木雕、壁画精美绝伦,空气中弥漫着酥油香气,藏民们神情虔诚地参拜转经。 大昭寺殿高4层,整个建筑金顶、斗拱为典型的汉族风格。碉楼、雕梁则是西藏样式,主殿二、三层檐下排列成行的103个木雕伏兽和人面狮身,又呈现尼泊尔和印度的风格特点。
拉萨市城关区八廓街
-------------
罗布林卡 4A
罗布林卡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藏拉萨西郊。始建于十八世纪40年代(达赖七世),是历代达赖喇嘛消夏理政的地方,是一座典型的藏式风格园林。经过二百多年的扩建,全园占地36万平方米,园内有植物100余种,不仅有拉萨地区常见花木,而且有取自喜马拉雅山南北麓的奇花异草,还有从内地移植或从国外引进的名贵花卉,堪称高原植物园。有苍松翠柏等树木49种,有牡丹、芍药等名花异草62种,飞禽走兽各类动物15种。园内有修葺工整的花池草坪,玲珑别致的凉亭水榭,还有戏台和木制的桌凳。建筑以格桑颇章、金色颇章、达登明久颇章为主体,有房374间,是西藏人造园林中规模最大、风景最佳的、古迹最多的园林。罗布林卡意为宝贝园林。城关区罗布林卡路
世界文化遗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全世界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哲蚌”是藏语,意为“雪白的大米高高推聚”,象征繁荣昌盛。这座坐落在拉萨市西藏约10公里处根培乌孜山南坡坳里的寺庙。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是藏传佛教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弟子降央曲吉·扎西班丹于公元1416年创建的,距今有600多年历史,是黄教六大寺庙之一,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寺庙。...
哲蚌寺主要由措钦大殿、四大扎仓和甘丹颇章几部分组成。这几部分又有其各自附属的康村、僧舍等,形成结构严密的建筑单位。每个建筑建筑单位内部基本上分为三个地平层次:即院落地平、经堂地平和佛殿地平,形成了由大门到佛殿逐层升高的地位。在大殿和经堂的外部又采用金顶、相轮、宝幢、八宝等佛教题材加以装饰,增强了佛教庄严气氛,形成了规模惊人的大型建筑群体。远眺群楼层叠,鳞次栉比,耀金映垩,雄奇壮丽,宛如一座美丽的山城。
哲蚌寺是拉萨市乃至全藏规模最大的寺庙,其珍贵藏品数量也是相当惊人的。著名的有历代瓷器:寺内所藏甚多,年代有早至宋代者,而以明清特别是清代为最多,种类多属压口杯、小碗之类。各类唐卡:有数百幅,多为明清时代的作品,措钦大殿挂有四幅一组以文房四宝为内容的唐卡,清雅丰富,其中有一套经拆装、推封册页的硃印“大藏经”,共108幅,装在54个特制木箱中,印刷颇工,装帧富丽,夹板精致,至为珍贵。文殊铜境:通高1.29米,两面錾刻文殊坐像,像极优美生动;镜有华丽檀木圆雕镜座,雕刻精细,造型精美,传为第五世达赖时清顺治皇帝所赐之物。铜造像:有数千尊,种类甚多,最多的是佛、菩萨和各种祖师造像,其中明永乐年间朝廷赍赐的鎏金铜菩萨像非常精致,甚为珍贵。古代兵器铠甲:为数不少,确切年代多不详;措钦大殿的铠甲较完整,对西藏文化史和军事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拉萨西郊格培乌孜山南坡山坳
牦牛博物馆 4A
西藏牦牛博物馆位于拉萨市柳梧新区,堆龙德庆区,建筑面积8088平方米,加室外展陈面积,达10000平方米以上,是我国唯一一座以牦牛和牦牛文化为专题的博物馆。牦牛博物馆以“牦牛精神”(憨厚、忠诚、悲悯、坚韧、勇悍、尽命)为建馆理念,以牦牛为载体,展示与之相依的藏族历史文化,从自然与科学的牦牛、历史与人文的牦牛、精神与艺术的牦牛三个部分,详细介绍牦牛的起源、驯化,牦牛与藏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西藏文化以及艺术作品里的牦牛文化。牦牛博物馆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座以牦牛为主题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是中华民族特色文化—藏文化保护地的标志性工程。该馆不仅具有收藏、保存、展示、科研、教育、服务等博物馆基本功能,还是保存牦牛文化物证、传播牦牛文化知识、探究牦牛与人类发展的相互依存关系的公益性的公共文化机构。国家文物局领导称赞牦牛博物馆建成,将是“国内填补空白、世界独一无二”。
娘热民俗风情园 3A
娘热民俗风情园位于拉萨市北郊的娘热沟,距离市中心6公里,是拉萨市具有较高文化内涵的纯民俗景点。娘热沟是一个富有灵气的山村,景区周围有西藏黄教三大寺之一的色拉寺、历史悠久的嘎日尼姑寺、吞弥桑布扎创始藏文及藏王松赞干布初学藏文并颁布第一个藏文政令之地--帕崩岗寺、著名的曲桑日追及近期新发现的曲贡遗址等名胜古迹不胜枚举。娘热民俗风情园内建有民俗手工艺展销园、民俗风情园、林卡娱乐园、藏式客房、民俗藏餐厅,还举办独具一格的藏族婚俗,让中外游客乐在其中,美不胜收。城关区娘热民俗园
其它景区:
城关区的文成公主藏文化风情园景区、达孜区: 金色池塘湿地(拉萨河)、白纳沟(河流)、甘丹寺
拉萨市内有几十条公交线路,覆盖广出行非常方便。其中"24路"为旅游专线,可达市内基本主要景点。公交运行时间:夏季6:40-22:00,冬季7:00-22:00
三轮车是拉萨的特色交通工具,每车可坐2-3人,遍布在拉萨的大街小巷。
公共自行车租赁 市区内的各主要路段都设置了点,游客可以通过实名办理租车卡,从任何一个租车点租用自行车,并且可以从其他的租赁点还车。
铁路:北京、上海、广州、西宁、兰州、成都、重庆都有始发至拉萨的铁路列车。对于初进高原的人群,火车进藏是最好、最方便的选择,海拔上升较为缓慢,旅客可以逐步适应高原的低气压。而且青藏铁路沿线的风景非常美丽,虽然乘坐的时间较长,却不会觉得乏味。
飞机:成都、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多个城市都有飞往拉萨的航班,游客进出非常方便。多数去拉萨的游客会选择从成都、重庆乘飞机前往,因为成都、重庆与拉萨之间每天有多次航班往返。另外,从尼泊尔的加德满都也有航班飞往拉萨,这是许多国外旅行者进入西藏的方法。
长途汽车:
拉萨主要有四个汽车客运站,分别为东郊、北郊、西郊和柳梧客运站,每个客运站承担的主要运输方向有所不同,包括林芝、山南、日喀则、阿里、那曲等地区。拉萨到樟木、昌都、江孜、拉孜等偏远城镇无固定班车。到狮泉河、普兰、尼玛、芒康等地,则只能包车或搭便车。
大昭寺广场西南边有许多前往甘丹寺、桑耶寺等周边地区的短途班车。
若想要以自驾、包车、骑行、搭车、徒步等方式进藏,有几条公路可选。
目前有八条进藏公路:青藏公路(G109)、川藏南线、川藏北线、滇藏公路、新藏公路(G219)、中尼公路、青康公路、丙察察线。
一、青藏公路
青藏线为进藏公路中的主动脉,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柏油公路,也是目前通往西藏路程最短、路况最好且最安全的公路。青藏公路是有客运班车营运的线路,普通家用轿车也可以上路。沿途景观有草原、盐湖、戈壁、高山、荒漠等。昆仑山口、五道梁、唐古拉山口等路段海拔较高且气候严寒多雨雪,应备足防寒衣物,并随身携带预防及治疗高原反应的药物。
走向:西宁—湟源—倒淌河—茶卡—都兰—格尔木—昆仑山口—五道梁—沱沱河沿—唐古拉山口—安多—那区—当雄—羊八井—拉萨
二、川藏线
川藏线是318国道(上海—成都—拉萨—日喀则),分南线和北线。它是进入西藏首府拉萨的主要公路之一,也是其中最具挑战性且风景最为迷人的探险旅游路线。因为海拔高、地形地貌的变化,沿途的自然景点极为丰富。两条线途中需翻越21 座海拔4000 米以上的山隘,跨越14 条波涛汹涌的江河,再加上以藏族为主的民族风情,所以川藏线素来是自驾、骑行的首选线路。318国道由上海黄浦区人民广场为起点,日喀则市聂拉木县中尼友谊桥为终点,全程5476千米,而318川藏线,通常是指318国道中成都至拉萨这段2142千米的路段,它位于北纬30度线上,是中国最美的国道。
2.1- 川藏南线
(规划分段建设的雅叶高速公路G4218 雅叶高速由四川雅安至新疆叶城)
川藏南线主要以自然风光见长,经过南迦巴瓦、加拉白垒、巴松措、雅鲁藏布江等著名景点。目前,川藏南线成都至雅安段为高速公路,林芝后直到拉萨为高等级公路,其余除芒康到左贡在修路、通脉排龙有三十多公里土路外,都是柏油路。
走向:成都—雅安—泸定—康定—新都桥—雅江—理塘—巴塘—竹巴笼—芒康—左贡—邦达—八宿—然乌—上察隅—波密—通麦—林芝—八一—工布江达—墨竹工卡—拉萨
2.2- 川藏北线
川藏北线从昌都到那曲的742公里全是土路,川藏北线路不算险峻,难走是因为全线在修路,到处是大坑。目前,柏油路尚未贯通。
走向:成都—丹巴—新都桥—道孚—炉霍—甘孜—马尼干戈—德格—金沙江大桥—江达—昌都—丁青—巴青—那曲—当雄—拉萨
三、滇藏公路
滇藏公路是几条入藏公路中海拔最低的通道,全线最高海拔只有4300米的(红拉雪山口)。沿途气候温和湿润,林木繁茂。由于横断山脉受澜沧江、金沙江等大河的切割,山高谷深,公路落差很大,一天之内便可经历四季不同的气候和风光。
滇藏公路的最佳行车季节为每年8-10 月,其中中甸至芒康段经常在雨季时常出现塌方甚至泥石流暴发,应提前打听路况以便耽搁。滇藏公路无直达客车,沿途需转数次车,且德钦至芒康无客车,只能搭乘货车前往。
走向:昆明—大理—丽江—中甸—德钦—盐井—芒康,可延伸至邦达—昌都,与川藏北线相通。全长2300 千米,属国道214 段。
四、新藏公路
(规划分段建设的雅叶高速公路G4218 雅叶高速由四川雅安至新疆叶城)
新藏公路沿线翻越昆仑山脉的10 个山口,最高海拔为6700 米的界山大坂,海拔5000 米以上的线路有130 千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新藏公路沿途多经渺无人迹的荒地,加之气候恶劣、空气稀薄,行程颇为艰苦。但那连绵的雪山、密布的湖群、随处可见的大量野生动物,使这里成为探险者的乐园。
新藏公路冬春两季大雪封山,无法通行,最佳行车时节是5 月初至10月中。沿途气候恶劣且食宿条件差,应备足防寒衣物、药品、干粮和睡袋。叶城与狮泉河两地相距1100 千米,车程约需三天。狮泉河与拉萨两地相距1741 千米,车程约六天。新藏公路没有公共汽车来往,旅游交通主要依赖便车及租车。
走向:新疆的叶城—麻扎大板—三十里营房—泉水沟—界山大板—日土—狮泉河—巴噶—萨嘎—拉孜—日喀则—拉萨。全长2611 千米,属国道段。
西藏农牧业具有地域特色的主要农产品:牦牛、藏系绵羊、藏系绒山羊、青稞、油菜蔬菜、松茸菌、核桃、花椒、苹果和茶叶、藏药材、虫草、冷水鱼、卤虫、藏鸡和藏猪等。
青稞作为青藏高原农牧民的主要粮食口粮。青稞加工产品如麦片、糌粑、青稞啤酒、青稞白酒、青稞米、青稞系列保健品
西藏主要种植的白菜型春油菜,具有耐寒、耐早、耐瘠薄,含油量高、芥酸高的特点;油菜籽粒大,产量高、千粒重达4.5—6.7克,比内地平原区重一倍左右,含油量一般均在45%以上。拉萨、日喀则和山南是油菜集中产区。
拉萨的藏鸡、藏香、奶牛、藜米、藏毯、拉萨矿泉水/饮用水。 拉萨的“鑫赛瓜果”“斯布牦牛”“雪域白鸡”“彭波半细毛羊”“朗孜糌粑”等农品牌。
地名由来: 逻娑, 藏语意为白山羊。公元641年大昭寺的基地原是一个湖, 湖是用白山羊背土填平的, 后人便把此地改称“逻娑”。以后佛教兴盛, 逻娑成了神圣的地方, 大约在9世纪初, 逻娑即改称“拉萨”, 藏语意为 神池、神仙居住地。
历史名人: 松赞干布、文成公主、仓央嘉措
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亢雄浑的藏戏唱腔、豪迈奔放的藏戏舞蹈
国级 风筝制作技艺(拉萨风筝)、当吉仁赛马会、藏香制作技艺--尼木县和墨竹工卡县、藏戏(尼木塔荣藏戏)、直贡藏医
区级 拉萨觉木隆藏戏、拉萨甲米水磨坊、西藏唐卡(民间美术.西藏大学)、拉萨风马旗、尼木塔荣藏戏、米拉热巴古尔鲁(道歌曲艺)、
民俗: 拉萨藏历年、堆龙望果节、拉萨雪顿节民俗、拉萨萨嘎达瓦节、堆龙春播习俗、拉萨婚俗、
传统舞蹈: 曲水县协荣仲孜、普堆巴宣舞、拉萨纳如谐钦、拉萨朗玛(娘热乡)、直孔嘎尔羌姆(墨竹工卡)、甲玛谐钦、桑阿林羌姆、
民间音乐: 直孔噶举派音乐、(佛教音乐)直孔噶举派音乐--墨竹工卡县、
传统手工技艺: 西藏藏纸、墨竹工卡直孔刺锈唐卡制作技艺、墨竹工卡制陶工艺、拉萨泥塑面具制造技艺、藏族矿植物颜料制作技艺、拉萨木雕技艺、普松刻板制作技艺、雪拉鼓制作技艺、曲水柳条编织技艺、俊巴皮具制作技艺、俊巴鱼烹饪制作技艺、白纳锻铜技艺、古荣糌粑制作技艺、
信仰习俗: 藏传佛教
语话方言: 藏语
博物馆: 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西藏博物馆、
行政区划:2021年拉萨市下辖3区5县:城关区、达孜区、堆龙德庆区、当雄县、曲水县、墨竹工卡县、尼木县和林周县。全市总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近56万,有藏、汉、回等31个民族,其中藏族人口占87%。2021年5月的常住人口拉萨市867891人。
地理: 拉萨位于西藏高原的中部、喜马拉雅山脉北侧,均海拔3650米,氧气比较稀薄。拉萨地处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中游河谷平原,拉萨河流经此,在南郊注入雅鲁藏布江。河谷冲积平原上有耕地面积约57万亩,气候温和,地势平坦,土质较厚,水源充沛,是西藏粮食主要产区之一。
气候: 全年多晴朗天气,素有“日光城”的美誉,全年日照时间达3000小时以上,阳光辐射强。受下沉气流的影响,降雨稀少,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历史最高气温29.6摄氏度,最低气温零下16.5摄氏度,年平均气温7.4摄氏度。
经济:2019年全市GDP值617.88亿元。有“三园一区”等工业园区。无公害蔬菜种植业(小油菜.西瓜.青稞.)、畜牧业规模化集中养殖(奶牛.牦牛.藏鸡.猪.羊)。拉萨市工业以绿色食饮品加工业、藏医药业、民族手工业、新型建材业和优势矿产业等为主的具有高原民族特色的现代工业生产体系。截止2020年,拉萨市工业经济共涉及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木材水泥、家具制造业、纺织业、电力生产和供应业等约三十个大类工业行业。拉萨天然饮用水产业发展迅速,培育骨干生产企业 5100冰川矿泉水、高原天然水、大昭圣泉、拉萨山泉等。
品牌商标: 截止2020年,拉萨市共培育甘露藏药、5100冰川矿泉水、高原之宝、莲花之宝(西藏陶瓷文化)等西藏高原特色的品牌,并发展了天佑德青稞酒、拉萨青稞啤酒等自治区级名牌产品,"古荣糌粑"先后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甘露藏药"和"拉萨啤酒"分别获得国家驰名商标称号。
交通: 青藏铁路、拉日铁路、拉林铁路。贡嘎国际机场。国道G318川藏线、国道G219新藏线。省道S304。
京藏高速公路(北京至格尔木已通车,那曲至拉萨段已通车)、拉林高速公路(林芝至拉萨已通车)、雅叶高速(拉萨机场段已通车)
高校: 西藏大学、西藏藏医药大学、西藏职业技术学院、西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索引:2021年 内容来源 lyw.xizang.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