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县域记 > 全国 > 云南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大理市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
2021-07-16
大理市(县级)
位于云南省西部,隶属大理白族自治州(地级),是州府驻地。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风景名胜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自然风光秀丽,人文历史悠久,民族风情浓郁,名胜古迹众多,游客络绎不绝。自古以“风,花,雪,月”四景闻名。2019年大理市接待旅游者2062万人次。
目录 1.景点 2. 美食 3.人文 4.物产 5.综合 6.经济
大理 旅游景点
苍山 和 洱海: 它们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苍山同时也是国家地质公园。洱海水域面积250平方千米,南北长40.5千米,是全国著名的七大淡水湖泊之一。苍山山势雄伟,南北长四十二公里,上有十九峰、十八溪,山顶积雪终年不化,银装素裹璀璨夺目,这便是大理三景苍山雪;洱海清澈如镜,宜泛舟漫游,每当皓月当空,苍山银峰粼粼闪烁,银光月色交相辉映,白族渔姑出没于波光树影之间,这就是大理四景洱海月。
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AAAAA: 崇圣寺三塔是大理的标志,建于唐代,主塔叫“千寻塔”,形状似西安的大雁塔。千寻塔下面藏有经卷金佛等文物。两侧的小塔有些倾斜,那是1056年发生地震时造成的,斜度超过了比萨斜塔,但至今依然屹立。或许,这南中巨刹真有佛祖的护佑,愿它能世世代代享有安宁和平,妙香天下。崇圣寺背靠苍山最高峰应乐峰,与之呼应的是碧波荡漾的洱海。背山面水,视野开阔,不愧是风水宝地。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兴盛,寺院几百座。素有“佛国”、“妙香国”之称。崇圣寺与三塔始建于唐,是一座皇家寺院,有九位大理国国王在此出家为僧。金庸《天龙八部》里段氏皇族出家的“天龙寺”就是今天的崇圣寺。崇圣寺几经战火,毁坏严重。2005年耗资1.82亿重建,占地600亩,东西长1136米,南北宽352米,建筑面积20080平方米,成为我国目前最大的一座单体佛教寺院,这也仅是古代崇圣寺建筑面积的六分之一。巨大的转经筒三人都抱不过来。这些法器贴的全是真金。2006年7月开光大典时,崇圣寺请来海内外高僧108人,红地毯从山门一直铺到最高处的大雄宝殿。场面宏大,气势非凡,再现了“灵鹫山圣地,妙香国佛都”的辉煌。
大理古城景区AAAA: 唐宋元500余年的历史中,大理一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诏、大理国的都城所在地。古城始建于明朝,由于其特殊的理位置和民族冲突,使得这里战火不断,唐宋古迹少有留存,多为明清以来的建筑。古城方圆12里(6 千米),城墙高2丈5尺(8.3米),厚2丈(6.7米);东西南北各有一城门,上对应四城楼分别称:通海、苍山、承恩、安远。城的四角还有角楼。是个四四方方的棋盘式布局。
南诏风情岛AAAA
蝴蝶泉景区AAAA
大理州博物馆AAA
张家花园AAA:白墙青瓦,斗拱飞檐,水墨丹青,静洁儒雅的民居都是“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建筑结构。这是张家花园的一面墙壁,刻着各色人种来访的浮雕彩绘壁画。
罗荃半岛旅游区AAA
天龙八部影视城AAA
上关花文化旅游区AAA
双廊艺术小镇文化旅游区AAA
石宝山石窟、鸡足山佛教圣地、南诏德化碑、感通寺
大理的美食 小吃
冷冻白豆腐鱼 在大理市的大理镇一带,用料洱海出产的黄鳞鲤鱼或鲫鱼、白豆腐。锅中清水和香油烧开,将鱼去鳞洗净下锅,加盐、辣子面、花椒,面、酱油等。鱼煮熟后,加白豆腐小方块入锅一起煮沸片刻,即把鱼和豆腐汤舀入盆,置于通风的橱柜自然冷冻,次日可食。注意大理的年平均气温是15度。
白族酸辣鱼:取洱海出产的半斤重的新鲜鲫鱼,肉质滑嫩。鱼去鳞洗净,鱼背上刀划几道备用,锅烧热,菜籽油下锅,放入干木瓜、蒜瓣、姜丝炒香,加入苍山的山泉水,然后下鱼。加入调料(盐、花椒面、草果面、干辣椒面、陈醋)大火煮,等汤煮开后转小火再煮15分钟,闻到酸酸辣味后,然后再逐一放入洋芋块、豆腐、藠头等辅料稍煮即成。酸辣鲜三味齐全。
乳扇: 是白族人民的传统风味食品。类似奶酪,用牛奶制成。乳白色,片状,成卷,状如折扇,故得名乳扇。采用大理本地的乳牛产的奶为源料,制作方法:将“酸水”加热后,再舀入鲜奶轻轻摇晃,凝成絮状,再用竹筷摊成薄片,卷在竹架上风干即成。乳扇的烹调方法多种多样,煎、蒸、烤、烫、烩、炸、煮、炒皆可,奶香异常,富于营养。名吃有:桃仁夹沙乳扇、烤乳扇、三道茶、乳扇羹甜品、乳扇沙琪玛。用乳扇配以其它肉类蔬菜,可以烹制成令人耳目一新的各种乳扇系列食品。乳扇也可生食,可藏数月不坏。
雕梅扣肉:雕梅的酸甜混在香软的扣肉块上,汁味双全。雕梅做法,春季大理的青梅,雕刻花纹,轻压成菊花状,锯齿形,置清水盆中,撒些食盐去酸,后入砂罐瓶坛,加红糖、蜂蜜浸渍数月,待梅饼呈金黄色时即可食用。
土八碗:由红曲肉、千张肉、酥肉垫竹笋、粉蒸鱼、水粉丝、金丝坛豆、木耳豆腐等八道菜,汇集了酸甜辣等风味,老少皆宜,大理经典菜肴。
大理砂锅鱼:洱海出产的鲤鱼,搭配嫩鸡片、火腿、冬菇等食材一起制作,在砂锅中慢火烹制而成,色香味俱全,鲜香可口。
饵块: 手揉的相对要软,饵块就是大米做的,和打糍粑一样打出来,口感较黏,烹饪方式也是千变万化。烤饵块,饵块丝等吃法。
小吃:喜洲粑粑、生皮、青稞味玫瑰饼、玫瑰黑糖(熬粥泡茶)、 桑葚果酒、玫瑰果酒、青梅泡酒、红糖玫瑰酱、玫瑰红糖。大理水果:酸角、桑葚
大理市的中丞街, 老下关小吃一条街
大理市 人文 历史
大理的名称由来: 公元937年唐末乱世,,后晋的南诏节度使段思平在这里建立了一个新政权,他期望励精图治,大治大理,富国兴邦,故名大理国。大理石是云南大理地区盛产的一种石头,几百年以来已被过度开采,如今大理境内储量1.32亿立方米。它是地壳中原有的岩石经过地壳内高温高压作用形成的变质岩,纹理清晰,极具观赏性,材质坚久耐用。
白族文化:白族人崇尚白,服饰多为红白,蓝白相间,并且给自己的服饰以“风花月雪”的内涵。帽子:飘垂的穗子是“下关风”;帽上的绣花是“上光花”,洁白的绒须是苍山雪,弯弯的造型是洱海月。
大理洞经音乐:古乐遗韵,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全人类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起源于某种信仰和礼仪,其音乐形象均在于陶冶人的情操和净化人的心灵。在当今各种渲泄型甚至刺激型的音乐风靡于世的潮流中,它更显得古朴、幽雅,有人称之为“没有污染的音乐”,适应了当代人们反璞归真的审美需求。源于大唐时期皇宫的龟兹古乐,一路发展至今。它广采博收,乐曲极为丰富,曲谱有几百首。迄今各地洞经乐社所演奏的乐曲风格也极其多样:有道家音乐的飘逸,有宫廷音乐的典雅,有江南丝竹的柔美,有儒家音乐的浑厚。在不同民族中的流传又带上当地的民族特色,如巍山的洞经音乐明显地表现出彝族音乐的粗犷豪放,而在广大白族地区流传的又带着白族音乐的抒情和幽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关沱茶(传统手工技艺),大理三月街(传统习俗),大理白族民居彩绘(传统美术),大理白剧(传统戏剧),大理白族扎染(传统手工技艺),大理白族绕三灵(传统习俗)
大理白族服饰:
白族飘带--白族挑花工艺品。流行于云南大理。系围腰头的带子。带端呈扁矛形,带面由宽而窄,与腰头加接处最窄。中老年妇女常用黑、蓝色布料,少数用彩绸,较长且宽大。青少年女子喜用白、蓝色,一般用布料较短且窄。均用挑花装饰,以白线为主,少用红线。年轻人的飘带挑花图丰富,有花卉、飞禽等上百种。图案千变万化,带端部位皆挑绣蝴蝶。
白族首饰--白族金属工艺品。流行于云南大理等白族地区。历史悠久。早在清光绪年间,仅大理就有“三宝”、“三元”、“恒丰”、“福美”等铺号十六家,能打制周围白、汉、彝、苗等民族妇女、儿童佩带的金银首饰。有扭丝镯、扁桃镯、剪链、八仙、帽花、戒指、耳环、三须、五须、针筒、耳勺、牙签、冠针、围腰牌、蝴蝶、龙凤等数十种。
白族童帽--服饰工艺品。流行于云南大南、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区。男女幼童头饰。以鱼尾帽为母体,演变出虎头帽、猫头帽、狮子头帽、兔子头帽、青蛙帽、老鼠帽等多种形式。均以彩绣装饰。常用图案有梅花、菊花等。帽两端缀以圆形银饰,正前上方饰琥珀、玛瑙制成的青蛙、佛像或各种造型的银饰品。有的在头顶两侧装弹簧绣球,在帽尾缀银铃。
白族头巾--白族头饰工艺品。方形。女用。流行于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丽江、兰坪等地白族聚居区。按工艺可分为四类:挑花头巾。蓝布底白线挑花,用几何针法挑制各种图案。青年人头巾挑花艳丽、繁多。随年龄增长,花纹图案不断简化。蓝底白线挑花这一反彩线挑花的色调,是白族妇女头巾最突出的特色。
刺绣头巾。流行于洱源西山、乔后等山区。以天蓝或浅绿色布为底,边为锯齿形彩线挑花,中间绣有山花野草,色彩以大红大绿突出。扎染头巾。主要流行于大理周城地区。用白布以靛蓝扎染。朴素、明快。多层头巾。流行于剑川三河、丽江九河等地。除有较简单的蓝底挑花外,多用头巾包扎造型与层数区别长幼。少幼女童的头巾为单层,用红线扎成兔耳形;青少年女子用红线将双层头巾在头上环扎一周,翻披在后;婚后妇女则戴多层头巾,少则八层,多则十余层。无论层数多寡,最上边一层定为蓝色,挑制白花。老年人头巾层数减至三五层,以黑线挑花。
白族头饰--男子头饰简单。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都用蓝、黑色头。古时曾用八角巾作头饰。保山阿石寨则用7米多的长白布或黑布作包头。妇女头饰复杂,常用的有鱼尾帽、花头巾、白缨穗、银簪、冠针等。大理、洱源等地妇女头饰、发型随年龄变化而变化。幼童(含男童)以戴帽为饰,少女以花头巾、白缨穗、独辫发缠绕为饰,少妇以蓝布挑花头巾为饰,老年妇女则以黑布头巾为饰。
白族绣鞋--刺绣工艺品。流行于云南大理。主要有三类:其一为船型绣花鞋。盛行于大理海东、下关山区、洱源等地。以鞋体象木船得名。以船形为母体,演变出鸡冠鞋、鱼型鞋等。共同特点是:鞋头高翅,鞋尾留有尾扣,鞋帮全部刺绣。常用图案有佛手、石榴、梅、菊、桃等花果及蝴蝶、青蛙、公鸡、蟹等动物。鲜艳夺目。其二为圆口绣花鞋。即系带圆口布鞋,各地均盛行。仅在鞋头绣一组图案,如梅、桃、山茶等花卉,左右对称。上述两类为妇女穿用。姑娘从小即学,一双接一双,日积月累,到婚嫁时已数十双,甚至上百双。接新娘的队伍中有专人挑鞋,示新娘勤劳、能干。其三为绣花凉鞋,男女青年穿用。采用雪白布面与布壳粘合,剪成所需鞋帮形状,滚上边,绣以几何图案或二方连续图案,以上革底,最后在鞋头钉上绣球。通常只在节日盛会或赶集约会时穿用。
大理白族宗教文化--本主信仰 (来源 大理日报 节选 ) “本主”教是白族全民信奉的宗教。“本主”一词的含义是“本境最高贵的保护神”。白族的“本主”是“人神兼备”的护卫神,仍处于原始宗教阶段。但是这种原始的崇拜,已渗入了祖先崇拜、英雄崇拜,并使祖先崇拜、英雄崇拜构成了“本主宗教”的崇拜核心。在白族地区,各村寨都建有自己的本主庙,系用泥塑或以香木雕成本主像,供奉在本主庙内,一年四季享受本村寨人民群众之香火。本主有别于其它宗教,他并非单独一个人,而是神话、传说、历史中的著名人物,有亲属、侍从甚至挚友。各村本主之间,往往有夫妻、兄弟、姐妹、亲戚、朋友等亲密关系。本主分出相本主和坐相本主。有固定日期用木制轿子或车子迎接的本主叫出相本主,这些本主大都为香木所雕,节期将本主迎接到村中供祭过本主节。不用车轿迎送的本主叫坐相本主,多数为泥所塑,一般没有单独的本主节,于过年期间,当地群众杀猪宰鸡各家到本主庙祭祀。人们对本主的虔诚,是希冀本主“保土安民”。因此,本主既是当地保护渔猎、交通、农牧之神、生育医药之神、文化教育之神,也是战争之神,他们囊括了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神祗。白家人认为只要不做坏事,不论走到哪里,都会得到本主的保护。
本主信仰源于原始社会,而形成本主崇拜则始于南诏,盛于大理国,到元明而至极。到今天,这种本主信仰在白族地区已流行一千多年,对白族群众有强烈的吸引力,从而成为民族的凝聚力。它表达的是民众所望现世生活的安宁与祥顺,人民的自身性命能得到庇护的愿望。
大理市 地理 气候
东有玉案山,南有哀牢山,西有点苍山,三山环状相连。中间是洱海断陷盆地及西高东低的狭长缓坡区。点苍山玉局峰为境内最高峰,海拔4097米。太邑乡的坦底摩村海拔仅1340米,是市内最低点。
2019年 大理市总面积1815平方千米,其中山地面积1279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70.5%;坝区(平原)面积286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15.8%;洱海水域面积250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13.7%。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类型,2020年,大理市年总降雨量为851.9毫米,比历年偏少203毫米,偏少近2成,属雨水偏少年份。年平均气温为16.1℃,比历年偏高1.0℃,属温度特高年份。年日照时数为2398.2小时,比历年偏多170.1小时,光照属正常略多年份。大理属澜沧江水系,境内有大小溪河100多条,除西洱河外,主要溪河有25条,全部发源于大理盆地四周山麓并流入洱海。市内有地热温泉3处,一是下关镇塘子铺自然出露的温泉,水温78℃;二是西洱河江西桥附近的大波箐自然出露的温泉,最高水温57℃;三是凤仪镇石龙村地质钻井出露的温泉,水温32℃。
大理市 经济 民族 教育
大理市辖3个街道 下关、太和、满江, 9个镇 大理、银桥、湾桥、喜洲、上关、双廊、挖色、海东、凤仪,和太邑彝族乡。2020年全市户籍总计645350人,常住总人口69万。以白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市内共有25种民族居住。白、彝、汉、回等为世居民族。2020年 白族439203人占68.06%;汉族158278人占24.53%;彝族20289人占3.15%;回族18699人占2.86%。2020年 全市GDP 468亿元,旅游总收入401亿元,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062万人次.
大理市辖区内 高等院校4所,普通高中学校13所,中等职业学校6所,初级中学26所,小学129所。大理大学、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大理护理职业学院。
本文中除标明来源的图片,其余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如有版权争议,敬请联系本网站/平台妥善处理或编辑删除,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