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县域记 > 全国 > 云南 > 丽江市 > 古城区
丽江市,隶属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丽江古城"闻名于世,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独特民俗文化。 (本文专写市中心“古城区”)
<<<目录 1.美食 2.景点 3.物产 4.人文 5.综合
>>> 丽江市传统美食 >>>
纳西族三叠水宴、吹猪肝、炸米灌肠、纳西族烤鱼和烤肉、琵琶腊肉、腌酸鱼、太安洋芋煮鸡、黑山羊火锅、牦牛肉火锅、腊排骨火锅、虫草汽锅鸡、杜鹃花炒蛋
宁蒗猪膘肉(又称琵琶肉,猪肉盐和花椒。味似火腿,味道鲜美,肉肥而不腻,存放越久越好,久置不腐。因丽江纳西族的摩梭人而得名)
丽江粑粑,纳西族风味小吃。本地的面粉加入碱和上水,发酵过后,放在擀面的案板上反复揉捏,抹上炼好的猪油把面擀成很多层,多以肉和糖为馅,拌以细葱,配上佐料和盐。擀成巴掌大的圆饼,用平底的油锅反复煎黄,边煎边淋菜籽油。无论是碱和水的分量,发酵的程度,火候的掌握都要把握好尺度,离不开玉龙雪山下的雪水清泉和丽江出产的小麦面。丽江粑粑常常辅以豆豉、卤腐,搭上凉粉和酥油茶一起食用。丽江粑粑金黄缀红,有光泽,香而不醇,甜而不腻,外酥内柔,色香味形俱佳。
咸粑粑,丽江粑粑添加咸的常以火腿、油渣为馅。
甜粑粑,丽江粑粑添加甜的分别以豆沙、白糖为馅。
水焖粑粑,纳西族风味小吃。把和面擀成一个厚的大饼,放在锅里煎黄一面后取出。在锅底放入一定的水量。把生的一面朝下支两根筷覆在上面,盖上锅盖。用水把饼焖熟。水干后烤烤,成了又软又泡的粑粑。分量够几口人吃一顿。
火烤粑粑,把擀成的面饼放在锅里,等到半熟后,放在灶膛内用火烤,翻来覆去烤熟后,黄脆脆的,两面金黄干结。
锅边粑粑,把和好的麦面做成舌状一个个贴在锅边,锅中间放水,或煮洋芋或杂锅莱,熟后一面像火烤粑粑黄而脆,一面如蒸熟的馒头松软可口,同时与饭菜一齐熟,省时省燃料。
四方街是古城内的小吃一条街,有云南米线店众多。鸡豆凉粉、冰粉、苦荞粑粑、大肉包子、彝族坨坨肉、玉龙麻补
>>> 丽江市古城区景点 >>>
【 丽江古城 】 世界文化遗产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5A
丽江古城(Old Town of Lijiang)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又名大研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国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保存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与自然美妙结合的典型,具有特殊价值;古城坐落于丽江坝中部,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800多年历史,处滇、川、藏交通要冲,自古以来就是汉、藏、白、纳西等民族文化、经济交往的枢纽,滇西北商贸中心,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镇及军事战略要地。它地处云贵高原玉龙雪山下,海拔2410米,气候类型为西南季风气候,面积为7.279平方公里。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红色角砾岩铺就,有四方街、木府、五凤楼等景点、文化古迹。古城有着多彩的地方民族习俗和娱乐活动。古城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成就,是中国民居中具有鲜明特色和风格的类型之一。 与中原的古城相比,丽江古城有完善的城镇规划建制,但没城墙围合,是开放型的。其四周6条五彩花石街道依山随势,辐射开去,街巷相连。
丽江古城作为边陲少数民族城市,从城市总体布局到工程、建筑融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井自具纳西族独特风采。古城未受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的中原建城复制影响。城中无规矩的道路网,无森严的城墙,古城布局中以三山为屏、一川相连;水系利用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布局经络设置有着曲、幽、窄、达的风格。丽江古城的格局是自发性的形成坐西北朝东南的朝向形式。以水为核心的古城因水的活用而呈现特有的水巷空间布局。桥梁密集是丽江古城最大的特色。在外部造型与结构上,古城民居揉合了中原建筑和藏族、白族建筑的技艺,形成了向上收分土石墙、迭落式屋顶、小青瓦、木构架等建筑手法,在建筑布局形式、建筑艺术手法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民居大多为土木结构,比较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几种形式。
古城座落于玉龙雪山下,包括大研古城(含黑龙潭)、白沙民居建筑群、束河民居建筑群,原始核心面积3.8,扩缓面积共7.28平方千米,现有原住居民6749户,22520人,其中纳西族占60.5%;古城内有经营户5160户。丽江古城主体部分大研古城面积为5.39平方千米(包括黑龙潭公园),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保存完好的少数民族古城。
*木府, 原为丽江世袭土司木氏的衙署,位于古城狮子山东麓,始建于元代(公元1271~1368年),1998年重建后改为古城博物院。木府占地46亩,府内有大小房间共162间,中轴线长369米,三清殿、玉音楼、光碧楼、护法殿、万卷楼、议事厅、忠义坊由西向东排列井然。其内悬挂有历代皇帝钦赐的匾额十一块,反映了木氏家族的盛衰历史。讲述丽江木氏土司风云故事的电视剧《木府风云》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万古楼,丽江大研古城的西南角有一座山,望去犹如一只守护古城的邪卧狮,即为狮子山,1998年开壁为公园。山顶建造的五星古典式全木结构望景楼,名“万古楼”。楼高32.8米,16根24米长的木柱一柱通顶,楼上有大小12600个纳西风格的龙头,创下世界之最。
*丽江东巴文化博物院, 位于黑龙潭北端,占地30亩,设有珍贵文物1万余件,其中国家级文物52件。开设有文博馆、稀品馆和“东巴文化”、民族风情摄影等展馆。
*五凤楼,位于城内福国寺的五凤楼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楼高20米。因其建筑形制酷似五只飞来的彩凤,故名五凤楼,楼内的天花板上绘有多种精美的图案。五凤楼融合了汉、藏、纳西等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珍宝和典型范例。
*方国瑜故居,由两重跑马转角楼四合主院和两个三坊一照壁书屋小院及一后花园构成多进院落面。占地1.98庙,总建筑面积1473.2平方米,是丽江古城民居建筑中的保存最完好、规模较大的典型院落,被列入丽江古城重点保护民居和古城区文物保护单位。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故居正门悬挂有世贡第匾额,为清光绪十年(1884年)立。
*周霖故居,坐落于万子桥畔中河西岸。为四合院布局,坐西朝东南,正房楼下设堂屋、设祖先牌位及待客场所,走廊正中挂有梓里模范匾额,为中华民国七年一月吉日劝学所赠给丽江县学绅周韦明,题字者为云南督军兼省长唐继尧,两厢分储藏室及厨房。周霖故居为丽江古城重点保护民居。
*普济寺,位于丽江古城外西北6千米的普济山中,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为丽江城郊五大喇嘛寺之一,因大殿铺盖铜瓦面而闻名遐迩。大殿院落由山门、护法堂(门楼)、正殿、南北厢房组成四合院。正殿平面是长方形,初用土瓦覆盖,由圣露活佛辗转西南各地讲经、集资,后改覆铜瓦,面积为46.4平方米。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殿院内,有两棵云南樱花,植于1771年,为云南樱花之最。
*四方街,是古城内的小吃一条街,街道两侧有数十家小餐馆,每家餐馆都有云南特有的米线,且种类繁多,因此这条街也叫“丽江米线街”。四方街是丽江古城中心,据说是明代木氏土司按其印玺形状而建。这里是茶马古道上最重要的枢纽站,明清以来各方商贾云集,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生息,是丽江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大石桥,在城内的玉河水系上修建有桥梁354座桥,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桥梁的形制多种多样,较著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均建于明清时期(公元14~19世纪)。其中以位于四方街以东100米的大石桥最具特色。 大石桥为古城众桥之首,由明代木氏土司所建,因从桥下中河水可看到玉龙雪山倒影,又名映雪桥。该桥系双孔石拱桥,拱圈用板岩石支砌,桥长10余米,桥宽近4米,桥面用传统的五花石铺砌,坡度平缓,便于两岸往来。
*科贡坊,位于四方街西侧,为一三层建筑。相传科贡坊始建于清道光年间,是为杨家的“一门三举”而建。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丽江实行“改土归流”,由原来的土司世袭统治改变为由中央政府委派的有一定任期的流官统治,清嘉庆年间,家住科贡巷的杨兆兰和杨兆荣两兄弟双双中举,道光年间杨兆荣的儿子杨硕臣又中了举人,于是官府和民众捐资在巷口建了楼高二层的科贡坊。1944年正月初三毁于火灾。三年后,科贡坊重修并升为三层。
【 黑龙潭 】
黑龙潭位于丽江古城北端象山之麓,从古城内的四方街沿经纬纵横的玉河溯流而上,约行一公里有一处晶莹清澈的泉潭,即为中外闻名的黑龙潭。黑龙潭不仅是丽江古城的活水源头,也是古城区的旅游景点。潭内随势错落的古建筑有龙神祠、得月楼、锁翠桥、玉皇阁和后来迁建于此的原明代芝山福国寺解脱林门楼、五凤楼,原知府衙署的明代光碧楼及清代听鹂榭、一文亭、文明坊等建筑。位于黑龙潭中央的得月楼上,悬挂有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的楹联:“龙潭倒映十三峰,潜龙在天,飞龙在地;玉水纵横半里许,墨玉为体,苍玉为神”。黑龙潭曾被列入《中国名泉》、《中国风景名胜》等书。
【束河古镇 】 世界文化遗产 4A
束河古镇, 纳西语称“绍坞”,因村后聚宝山形如堆垒之高峰,以山名村,流传变异而成,意为“高峰之下的村寨”,是纳西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有两千余年悠久历史,是茶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镇。也是纳西先民从农耕文明向商业文明过渡的活标本,是对外开放和马帮活动形成的集镇建设典范,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的多元文化景观。束河古镇位于丽江古城西北4公里处,是“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玉龙雪山蜿蜒而下的三条主干水系——青龙河、九鼎河、疏河穿城而过,从古镇西北处九鼎龙潭中溢出的流水蜿蜒于村中道旁,使束河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清泉之乡。
束河古镇位于丽江古城外西北4公里处,总面积5平方千米,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绿化面积60%。景区地处玉龙雪山脚下,包括龙泉、开文两个社区,海拔2,440米,年平均气温12.6度,气候温润,四季如春。春秋战国末期纳西族先民迁徙定居于此,是纳西族在丽江坝子最早的聚居地之一。宋元时期已形成集镇。至今保留着茶马文化、农耕文化、纳西文化、生态文化。古镇坐西朝东、背风向阳,北瞰玉龙、南眺文笔、东临象山,被称为“丹凤含书”之地,享有“雪山下的世外桃源”“神秘的纳西原生古村落”“千年清泉之乡”等美誉。历经岁月沧桑,古貌依然,村落与原野浑然一体,生态优美,形成“古道、泉水、人家”的独特景观。
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保护名录。2005年,束河古镇荣获中国最佳人居环境魅力名镇和全国4A级风景旅游区称号,并于同年入选CCTV中国魅力名镇。
【观音峡景区】4A
观音峡景区位于七河镇共和西关村,占地面积两万平方米。融湖光山色、峡谷瀑布、民俗宗教风情以及纳西村落、茶马古街、时空隧道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民族文化浓郁的综合景区。4A级景区,观音峡是集山水、湖泊、峡谷、森林等自然景观和茶马古街,纳西村落、民俗、宗教风情等人文景观为一体的风景区。
七河镇其它景点:1.羊见村的金龙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金龙村的玫瑰花海景观和九个民族文化展示的现代旅游基地;3.共和村高海拔滇西本草三七种植示范基地
丽江娱乐演艺节目
丽江千古情-大型歌舞演出、丽水金沙-古纳西王国舞蹈、印象丽江-原生态大型实景演出 等
>>> 丽江市物产 >>>
宁蒗猪膘肉、丽江粑粑、清香斋水酥饼、朗德矿泉水、朗德啤酒、滇西本草三七
窨酒(是丽江纳西族的传统饮料酒。既有慢慢熏制的工艺,也需地窖里长时间的窨藏,大麦、小麦、高粱作为主要原料)
木雕、纺织民族服装、铜器银器、东巴画、云天工珐琅银器、百岁坊银器
>>> 丽江市人文 2021年>>>
丽江市古城区自古以来是汉、藏、白、纳西等民族文化、经济交往的枢纽,是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镇及军事战略要地。境内名胜古迹随处可见,自然景观多姿多彩,民族文化璀璨夺目,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世界记忆遗产“纳西东巴古籍文献”、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以及被中外学者称为“音乐活化石”的纳西古乐。
古城区共有非遗项目283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15项、共有各级非遗传承点62个,其中,国家级项目《纳西族热美蹉》16个、《纳西族白沙细乐》34个、《黑白战争》1个;省级项目《纳西族东巴舞》2个、《纳西族服饰》3个、《民歌谷气调》2个、《纳西族童谣》2个、《东山庙会》1个、《纳西族传统婚俗》1个。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全市有8个:
永胜县的“银胎掐丝珐琅器制作技艺(永胜珐琅银器制作技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的“三多节”、宁蒗彝族自治县的“普米族拈达则封山仪式”、古城区的“童谣(纳西族童谣)”。纳西族东巴画、纳西族民间歌舞《热美蹉》、纳西族古典音乐套曲《白沙细乐》、纳西族英雄史诗《黑白战争》。
书籍:创世史诗《创世纪》、《纳西族东巴经》、《纳西民歌诵唱本》、《纳西童谣》;《黑白战争》传统连环画的创作,以纳西族东巴绘画风格,用现代美术进行全新阐述,赋予传统艺术以现代魅力。
纳西族铜器、永胜珐琅银器、纳西族东巴画、白族服饰、彝族毛毡、苗族服饰、傈僳族朱氏诊疗、摩梭纺织;玉水寨景区、丽江古城东巴象形文字体验馆和白沙锦绣院;纳西族祭署习俗、普米族口头文学。
纳西文化(古乐)、东巴文化(造纸、在用的象形文字、绘画)、彝族(毕摩文化)、边屯文化(明代澜沧卫.他留文化)、普米族韩规文化。
>>> 古城区综合 2021年>>>
行政区划:2021年,丽江市古城区下辖4乡镇: 大东、金江、七河、金安 和 大研、西安、祥和、束河、金山、开南、文化7个街道。总面积约1263平方千米。常住总人口221845人,流动人口61265人;户籍人口160680人,有纳西、汉、白、藏、彝、普米等39个民族,其中:纳西族人口94247人占比约59%。汉族33643人占比约21%。白族22303人占比约14%、彝族2610人、苗族1451人、傈僳族1923人、藏族1084人、普米族1099人。
古城区周边兄弟县市有: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华坪县、宁蒗彝族自治县。
教育: 高校大学2所 丽江文化旅游学院、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地理水文: 古城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横断山脉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兼有横断山峡谷和滇中高原特征。全区地形地貌复杂,有山地、盆地(坝子)、河谷三大类型。七河镇本里课村海拔3,200米,为全区最高点,金江乡金沙江出口处,海拔1,219米,为全区最低点。区政府所在地海拔2,400米。丽江古城坐落在丽江坝子中部,玉龙雪山下一块高原台地上,海拔2416米。丽江古城北依象山、金虹山,西忱猴子山。 玉泉水源于黑龙潭,从象山山麓流出,从古城的西北湍流至玉龙桥下,并由此分成西河、中河、东河三条支流,然后再经多次匀水分流,穿街绕巷,流布全城。
气候: 古城区属低纬高原季风气候,雨量丰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 立体气候明显。丽江古城气候受南亚高原风影响,其气候垂直分布明显,干湿季分明,温度变化不大。虽处高原,终年看见雪山,但雨量充沛,干湿季分明,属西南季风气候。丽江古城所处丽江坝年日照时数为2530小时,光能充足,年太阳辐射量每平方厘米为146.5千卡,为云南省最高值区。
经济:2019年GDP值23.1亿元。旅游服务业是特色产业2019年国内游客3415万国外99万, 旅游收入805亿。以水电为主的能源产业、水泥为主的建材产业为支撑的工业体系。高原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超算科技中心。特色产品:朗德矿泉水、啤酒
交通: 丽江三义国际机场、高铁丽江站(客运南)、普铁丽江东站(货运)、( 攀大丽高铁规划中)、丽江汽车客运站。国道G353。省道S991。蓉丽高速公路、大丽高速。
索引: ljgucheng.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