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县域记 > 全国 > 浙江 > 丽水市 > 龙泉市
龙泉,隶属丽水市,位于浙闽赣边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青瓷之都,龙泉宝剑名扬天下。
目录 1.美食 2.景点 3.物产 4.人文 5.综合
安仁鱼头、龙泉和菜、果木熏鹅、花雕醉鸡、冬筍腌菜炒肉丝sun,冬笋炒香干、醋泡黑木耳、油焖笋、鲍汁香菇、蒜香茄子干、香炸小鱼干、剁椒猪肝、压锅蚕豆、麻辣口水鸡、香辣鸭胗、
龙泉和菜,是一道年节家常菜。把腌萝卜.腌酸菜.冬笋.海带.香菇.油豆腐.胡萝卜.黑木耳.西芹.生姜.大蒜叶等十几种蔬菜切成细丝,拌一起炒得鲜艳鲜艳。
安仁鱼头汤,鱼头必选用安仁紧水滩出产的花白,豆腐用当地纯手工做的卤水豆腐,配以姜汁,自制红椒、紫苏,佐之以酒醋等调料,经煎煮、加料调味而成。味道鲜美。
茶丰泥鳅火锅,以查田镇茶丰一带的土鳅为原料的泥鳅火锅,无泥腥味,一般微辣。
【特色小吃 】
黄粿、生粉粿、龙南粉皮、紫苏土豆饼、查田馄饨、糙米粿、油炸黄粿片、千层糕、乌饭、麻糍、清明粿、姜糖、扁担饼+豆腐脑、青田山粉饺、蒸肉包子、葱卷、烧卖
龙南粉皮,又称“炊粉皮”,传统手工艺制作,将粳米、糯米按比例混合,浸泡一天,用石磨磨出细的米浆,放在米筛上用大火蒸熟,浇上浓浓的香菇肉汤或香辣的紫苏带鱼汤,即成。特点很厚的米粉层,软糯弹牙。
青田山粉饺,又名芋饺,特点是皮面有嚼劲,水晶般通透,入口既有馅料鲜味,又有芋艿香味。馅汁多,口感Q弹
油炸饼,刚出锅的鲜肉油饼又松又脆又热乎,外皮酥脆,内里鲜香。馅料若是萝卜丝则多汁。
美食探:一点园包子店、北河街粉皮、西街头糯米饭、李记油饼店、一品面馆肉丝面
【龙泉山旅游区 】4A
主峰黄茅尖海拔1929米,为江浙第一高峰.年平均气温12摄氏度,有高原湖泊、高山草甸、云海雾松等众多高原特有的自然奇观。目前已开放龙泉大峡谷、绝壁奇松、七星潭、黄茅尖、瓯江源等景区。
夏季平均气温20摄氏度可谓避暑胜地。茂密的森林,天然的氧吧,古老的村落、潺潺的溪流、缥缈的云海。赏月赏星空、看日出日落品雨后云雾、玩冬季雪花、住山上的猎户山庄。黄茅尖山顶比黄山、泰山高,但比较平坦。景区有缆车加观光车可代步。
【青瓷小镇-披云青瓷文化园 】4A
在上烊镇,园区包括国营龙泉瓷厂遗址、青瓷传统技艺展示中心,手工
坊、国际陶艺村、购物街及青瓷大舞台、梦幻谷等,核心面积120亩,辐射周
边。可了解青瓷的历史、文化、工艺,体验制作过程, 游客还可现场亲手制作瓷器,购些青瓷酒杯和茶具纪念品。上烊镇上有6.8万亩浩瀚竹海“毛竹之乡”。
【龙泉青瓷博物馆 】
在剑川大道,博物馆外观气派,入口仿佛一个巨大的瓷窑,其建筑面积约10000㎡,展示面积4000㎡。。龙泉窑青瓷尽揽自然界的苍葱与润泽,以温润如玉的釉色,古朴端庄的造型誉满世界。展厅内从古朴的五代作品,到盛于元代的精彩“哥窑”作品,还有现今制作的青瓷精品,琳琅满目。系统研究展示龙泉窑起源、发展、鼎盛、衰落、复兴各个时期历史面貌。集龙泉青瓷的馆藏研究、展示宣教、学术交流、休闲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目前馆方推出“青瓷的记忆”、“瓷海明珠”、“火与土的交响”等10余个专题展览。
【龙泉宝剑博物馆 】
在九姑山南麗,环境优美。是一座系统介绍和展示龙泉宝剑发展历史的专题博物馆。馆内基本陈列包括:剑的发展历史、龙泉宝剑的历史文化与技艺、名人藏龙泉宝剑、皇甫江古代兵器收藏、周正武捐赠刀剑展、当代龙泉宝剑精品。共设六个展厅和一个长廊,目前馆藏展品300多件。龙泉宝剑始制于春秋战国时期,宝剑以“坚韧锋利,刚柔并寓,寒光逼人,纹饰巧致”之特色而誉驰中外。其的锻制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龙泉宝剑厂】
位于龙泉市大沙工业园区,为国家3A级景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厂区拥有锻剑房、磨剑坊、手工铜饰、欧冶庙、论剑亭古剑文化长廊等复古建筑,整个制造工艺流程完全按照古剑制作要求来完成,让游客亲眼目睹龙泉宝剑的制作工艺流程。
【西街古街】
历史古街,像个大集市,全长1417米,官圳水沿街穿流而过。历史文化遗存有: 云水渠、谢候庙、永福社、天主堂、乌石庵、蔡家大屋、周家大屋、云岩祖社。老民居建筑采用砖木结构为主,两层居多,均为硬山双坡顶铺小青瓦,或带外挑的廊窗。常有雀潜牛腿支撑并且雕刻精细,木门、木窗、木大梁装饰美轮美奂。
【白云岩景区】
在龙泉市西北郊的下樟村,景区内以森林、飞瀑、峡谷、绝壁、田园风光、千年古民居等景观为特色。“龙泉论剑白云岩、桃花飞瀑古樟村”,落差高达百余米的白云瀑一泻千里、千姿百妍、叹为观止。景区通过龙泉璀璨的宝剑文化与森林、瀑布景观相结合,充分展现了山水中的文化艺术景区。
【大窑龙泉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在小梅镇、查田镇,公园以大窑龙泉窑遗址为依托,集青瓷窑业遗存、传统村落、田野景观、古道溪流、自然环境等于一体,具有遗址保护、科学研究、教育展示、文化传承、艺术创意、旅游休憩等多种功能。大窑龙泉窑遗址是龙泉窑青瓷的核心产区,共有窑址126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时以哥弟窑著称,哥窑产品胎薄如纸、釉厚如玉、紫口铁足,被誉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中国制瓷史上,龙泉窑是烧制时间最长、窑址分布最广、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的历史名窑。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被批准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其它景点:瓯江源一号码头、留槎洲、龙泉山漂流、龙泉大峡谷、天平山景区、官浦垟村、安仁永和桥、梦幻青瓷体验馆、凤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香菇、大灵芝、黑木耳、铁皮石斛、龙泉红茶、绿茶、蜜橘、黄南油菜花、猕猴桃、毛竹、竹笋
蜂蜜、瓯江彩鲤、石蛙、金观音茶、凤阳春茶
工艺品:青瓷茶具、龙泉宝剑
地名由来: 欧冶子在此地开山取溪泉水铸剑, 制得雌雄宝剑若龙凤飞双, 名龙渊剑和泰阿剑,得地名龙渊乡,唐朝时因避高祖李渊讳,改为龙泉县。
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山歌《啰啰唻》、传统武术《菇民防身术》、原创戏曲《高机与吴三春》、传统技艺《剑·瓷》、木偶戏演出《香菇传奇》
【龙泉窑青瓷文化】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是以中国浙江龙泉一带的瓷土、紫金土、石灰石和石英等为原料,以手工拉坯成型技术、家传配料方法,用窑炉高温(1310℃左右)烧制青瓷的一种具有制作性、技能性和艺术性的传统手工技艺,至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制作与技能性主要表现在原料配制、成型装饰、高温烧成等方面。2009年9月,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被正式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全球唯一入选“非遗”的陶瓷类项目。
其艺术特色:龙泉窑生产历史长达1600多年,作品主要以釉色吸引人,施釉往往多次,釉较厚,玻璃光感很强。龙泉窑的白胎青瓷,胎质细腻致密,白中泛青。釉层柔和无开片,足底露胎处呈赭红色,俗称“朱砂底”。驰名中外的龙泉窑粉青釉和梅子青釉,釉质晶莹的青玉,其色调可与翡翠媲美,达中国古代青色最佳的境界。
大窑龙泉窑遗址是龙泉窑青瓷的核心产区,共有窑址126处,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时以哥弟窑著称,哥窑产品胎薄如纸、釉厚如玉、紫口铁足,被誉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中国制瓷史上,龙泉窑是烧制时间最长、窑址分布最广、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的历史名窑。
龙泉窑青瓷尽揽自然界的苍葱与润泽,以温润如玉的釉色,古朴端庄的造型誉满世界。在漫长的岁月里,龙泉青瓷不仅行销全国各地及供宫廷御用,而且自宋代起通过陆路和海路远销亚、非、欧三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博物馆:龙泉市博物馆为国家三级博物馆,下设龙泉青瓷博物馆、龙泉宝剑博物馆。
行政区划:2021年龙泉市下辖:塔石街道、龙渊街道、西街街道、剑池街道、上垟镇、小梅镇、查田镇、屏南镇、安仁镇、锦溪镇、住龙镇、八都镇、兰巨乡。县级市,户籍人口287755,总面积3059平方公里。有畲、回、苗、满、土家、彝、壮、侗族等28个少数民族,有少数民族人口13000多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48%左右,其中畲族又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8%以上。
地理:山区地貌为主,龙泉溪从西南向东北贯穿中部,群山平行于河谷对称分布,低、中山带占总面积约69%,丘陵占约28%,河谷平原仅占约3%,九山半水半分田。龙泉境内河流分属瓯江、钱塘江、闽江三江水系,西、南、北有20多条小溪流向中部,汇入龙泉溪,流向温州。市西北住溪、碧龙溪是乌溪江上游,流向杭州。市西宝溪流入福建省属闽江水系,流向福州,有水流“三州”称谓。
气候:属中亚热带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不严寒、夏无酷暑、春早夏长、温暖湿润。因山区地形复杂,海拔高低悬殊,气候基本呈垂直分布,光、温、水地域差异明显。海拔800米以下区域属凉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海拔800米以上区域近于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
经济:2021年GDP值161.76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占比54.2%,传统产业:茶叶、食品加工(食用菌.茶叶.蔬菜.中药材.水果)、毛竹木加工、(模具铸件等)精密制造产业、(生物营养)健康医药产业,,汽车零配件产业。特色产业: 龙泉剑瓷文化产业、瓷器工艺品、旅游服务业。
交通:浙闽赣毗邻,瓯婺八闽通衢。长深高速公路(龙庆段)、龙浦高速、国道G322、省道S328;衢宁铁路龙泉市站
索引: 2021年 内容来源 longquan.gov.cn